-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 杜甫(712-770)
- 《新安吏》
- 《石壕吏》
- 《潼关吏》
-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小题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小题1】与《登高》相比,本诗中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小题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②云青青兮欲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遂命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梦啼妆泪红阑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⑦一夜飞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栗深林兮惊层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⑨艰难苦恨繁霜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商人重利轻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名词的活用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②云青青兮欲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遂命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梦啼妆泪红阑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⑦一夜飞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栗深林兮惊层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⑨艰难苦恨繁霜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商人重利轻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开门见山,雄浑有力,过去是听说,今天终于得以登楼见到。 |
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划分开吴国与楚国,日月星辰都像在它上面漂浮着,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
C.颈联写登楼所引发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只剩下一条孤舟陪伴自己。但从整体看来,本联把前面阔大的境界变得狭窄了,稍显突兀,看不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
D.尾联诗人凭栏杆北望,不禁声泪俱下。昔日的远大抱负全成泡影,天下至今兵荒马乱,只有老泪纵横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归雁(其一)
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做了铺垫。 |
B.领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
D.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薇草,这是作者的虚笔。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注]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秋。是年,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E.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小题2】杜甫本诗与其《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公安县怀古[注]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秋。是年,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功底。 |
B.首联构思精巧,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
C.颔联中,“催”字将秋季昼短夜长的自然状况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
D.颈联写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
【小题2】杜甫本诗与其《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诗人描绘所画之马,不着一“肖”字,却极为生动地写出了所画之马的逼真传神。
【小题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开头写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形态各异,无不栩栩如生,为下文写曹霸的画技做铺垫。 |
B.玉花骢被牵至宫殿前的红色台阶,昂首挺立,神气轩昂。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作画。 |
C.作画前曹霸先巧妙构思,然后尽情挥洒,一气呵成。画中马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不免相形失色。 |
D.诗人先用“玉花骢”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再用众画工画的马“貌不同”来烘托曹霸的“真龙”,精彩之极。 |
【小题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尾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既然“险”,为何又“无愁”?请结合诗歌内容,有条理地作答。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杜 甫
之子①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②,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③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 ①之子:这个人。指张氏。《诗经》:“彼其之子。”②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这里形容鲤鱼很多,游来游去。③张梨:语出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标题,又总领全诗。诗人去友人张氏隐居之所拜访,二人相聚兴致极好,友人挽留他吃过晚饭再走。 |
B.颈联中“杜酒”之“杜”与“张梨”之“张”,分别指作者自己和标题中的“张氏”,表现出宾主二人礼尚往来,相聚极欢。 |
C.这首诗语言浅近,用典自然。例如颔联中两句都使用到了《诗经》中的典故,景中含情,承上启下,故前人评论颔联为“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 |
D.这首诗以时间顺序来展开,先写诗人前来拜访,主人留客;再写宴席之乐;最后想象归途,与首联相呼应。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 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⑤。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⑥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青枫: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春季当用柳,荆楚却用青枫。⑥汉主:指唐皇。
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