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 杜甫(712-770)
- 《新安吏》
- 《石壕吏》
- 《潼关吏》
-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对酒①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⑤。
【注】 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首七律诗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小题2】简析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曲江对酒①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⑤。
【注】 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
C.诗的颔联描写了一派落花轻盈、飞鸟欢悦的绚丽的春天景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因政治失意久坐江头、懒散无聊的心情。 |
D.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
【小题2】简析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古代诗歌阅读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
【小题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
【小题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3】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理解: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小题1】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全诗的中心——“悲秋”。 |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理解: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理解: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理解: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 |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
C.“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句可见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给杜甫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 |
D.尾联“鲲鹏”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其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表现自己对前途的绝望。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有感五首(其三)①
杜甫
洛下舟车入,天中②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③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当时,受粮食和吐蕃进扰等因素影响,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②天中:指洛阳。③翠华:指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盗贼”一句,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语言尖锐,感情沉痛。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迁都的观点态度。
有感五首(其三)①
杜甫
洛下舟车入,天中②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③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当时,受粮食和吐蕃进扰等因素影响,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②天中:指洛阳。③翠华:指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正是因地理位置优越,人们才提议迁都洛阳。 |
B.颔联紧承首联,写洛阳百姓等待皇上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可见洛阳百姓正翘首企盼迁都洛阳。 |
C.颈联前一句是说“金汤固”对于巩固国家统治没有任何作用,后一句突出对政治革新的认识。 |
D.尾联中的“不过”一词,看似轻描淡写,实际更引人注目,突出了“行俭德”的重要性。 |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迁都的观点态度。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描述凭借天险蜀道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能够充分体会琵琶乐曲中的情感的原因是: 。
(1)李白在《蜀道难》描述凭借天险蜀道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能够充分体会琵琶乐曲中的情感的原因是: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卫八处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做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②参(shēn)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前人评此诗:“全诗无句不关人情之至”。作者写事如在眼前,写情亲切深挚。请阅读全诗,分条列举作者表达了哪些复杂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赠卫八处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做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②参(shēn)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意即今晚是如此的难得,能够和自己的旧友相逢,挑灯共叙衷情。 |
B.“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意在勉励友人勿蹉跎岁月,要趁着年轻奋发进取,成就一番事业。 |
C.“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意即友人的子女和顺地敬重他们父亲的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
D.“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意即雨夜割来的春韭新鲜嫩长,刚烧好的黄粱掺米饭喷喷香。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王昌龄的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下列诗句均出其手。请你判断下面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B.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D.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阁夜[注]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晚年的杜甫寓居夔州西阁。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小题1】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的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诗句。
【小题3】杜甫这首诗情感十分丰富,请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阁夜[注]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晚年的杜甫寓居夔州西阁。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小题1】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时间,在一年将尽的岁暮季节,隆冬日短,太阳和月亮此落彼起,匆匆交替,仿佛在催促着短暂的白天赶快消逝。 |
B.次句中,“天涯”指偏处西南一隅的夔州。“寒宵”点题内“夜”字。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
C.颈联从听觉角度写阁上所闻。“野哭”一句,写诗人在阁中遥闻野外传来哭声,由此联想到蜀中战事不断,生灵涂炭。 |
D.尾联中,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和跃马称帝的公孙述,现也均已化为黄土,令人心生感慨。 |
【小题3】杜甫这首诗情感十分丰富,请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汾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两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下列对《公安县怀古》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E.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汾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两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下列对《公安县怀古》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