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 杜甫(712-770)
- 《新安吏》
- 《石壕吏》
- 《潼关吏》
-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小题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押送回长安。②书空:晋人殷诰的典故,指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
B.“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的“绿”借代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 |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
《登高》
阅读《登高》,完成各题。
【小题1】分析《登高》首联和领联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感情。
【小题2】本诗是如何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在一起的?
阅读《登高》,完成各题。
【小题1】分析《登高》首联和领联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感情。
意象 | 特点 | 感情 |
猿 | ① | ② |
鸟 | 倦了可以归林 | ③ |
落木 | 纷纷落下 | ④ |
长江 | 江水流逝 | ⑤ |
【小题2】本诗是如何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在一起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二两句写景中哪些词语传递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二两句写景中哪些词语传递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立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肃闲居夔州时所作,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寓意迎新。②两京: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白玉,洁白如玉的盘。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立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肃闲居夔州时所作,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寓意迎新。②两京: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白玉,洁白如玉的盘。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京城里立春时的美好情景。 |
B.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场面,突出了此时客居他乡的冷清。 |
C.颈联诗人视线回到现实,看着巫峡那滚滚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
D.尾联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 |
【小题2】“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结合诗句,具体谈谈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②。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②乌巾:《南史》中有“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之语。【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对仗工整,格律谨严。 |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美景,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
D.首联中“恼煞人”一词,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月 圆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①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指松、维、保三州,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城南。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
B.首联中,“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
C.尾联写诗人“跨马出郊”,“极目”四“望”,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引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
D.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实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前人评价这首诗说:“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秋雨叹(其三)①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④?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栽。其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比数:相提并论。③衡门:横木为门,贫者之所居也》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日暗土污,君臣俱失其道矣。”【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寒。 |
B.颔联表现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时的愉悦心情。 |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陷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虑实结合的角度作向要赏析。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天。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虑实结合的角度作向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