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自己沉重的心情;用“独”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求。
D.尾联中,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清新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题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
【小题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展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一)
杜 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①公元757年,杜甫45岁,正值年富力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夏,杜甫来到成都,定居草堂。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②户:门。③作意:如意。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隔户杨柳弱袅袅”侧面描写了杨柳的位置和形态:她虽然体态柔弱,但轻盈纤美。
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谓谁朝来不作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D.“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E. 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诗中的“杨柳”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简要回答。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巵面的题目。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渲染环境,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基调。
B.颔联上承“寒宵”,写夜间所闻所见,音调铿锵悦耳,辞藻清丽夺目,蕴含着诗人开阔豪迈的情怀。
C.颈联写拂晓前的所闻,真实地刻画了夔州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D.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应将眼前的动荡之景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小题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堂 成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注)桤林:桤木林。桤,读,桤木,一种落叶乔木。
【小题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小题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去 蜀

杜 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①这首诗作于永泰元年(765)。这年4月,诗人的朋友严武去世。5月,杜甫离蜀。②蜀郡,即成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回顾六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丙句,诗人回顾六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
B.颔联写因关塞险阻而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诗人离蜀之不得已。
C.第五句写诗人回顾世事,一无所成,可自己已黄发满头,故哀伤至极。
D.“残生随白鸥”,即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
【小题2】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前人在评论《登高》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