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29 10:2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兴手法来表现群小嫉妒他才华的一句是“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从高、低两个角度描写了秋风卷走茅草,以致很难弄回茅草的两句是“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望
①
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㝦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②
。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
③
春酒
④
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当时诗人正在外漂泊求职。②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③射洪: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④春酒:此指冬酒,因冬酿而春成,故称春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既写明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的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
B.第二句点明时间,是在仲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
C.第三句承首句,重点写山,“连”“蟠”状群山的绵延和山势的盘曲,极为传神。
D.结尾“目极”二字,言全诗为“望”统领,诗人想到仕途无人提携,倍感伤心。
【小题2】诗歌第三联写得非常精彩,请从艺术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诗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2)杜诗的不同凡俗之处,在其诗境之阔大和情感的低回起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 “自”一“空”,兴尽悲来,便有推不开的沉重,可谓平中见奇,一波三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自”和“空”二字表现力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清夜徂(cú):是说清静的夜晚易逝。
【小题1】首联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水槛遣心(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761年。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小题1】本诗尾联“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2】诗中句句写景,又句句“遣心”, 请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为例作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