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小题2】王昌龄的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下列诗句均出其手。请你判断下面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B.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D.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12 12:09: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野望

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②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③。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④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当时诗人正在外漂泊求职。②越巂,指越巂郡。属剑南道。③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射洪:位于涪江上游。④春酒:此指冬酒,因冬酿而春成,故称春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华山北涪水西”,杜甫此时流落在梓州东南六十里的射洪县,位于金华山北,涪江之西。既交代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的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
B.“仲冬风日始凄凄”一句,写诗人野望之地气候殊异。点明了诗人“野望”的时间,是在初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
C.诗人触目伤情,自然想到要借酒销愁,因而引出最后两句:“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神伤谁为携。”唐时美酒暖则绿,射洪寒轻,故冬天酒仍绿,照应首联中“始凄凄”三字。
D.尾联化用了《楚辞•招魂》中“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之句,大意是:射洪县冬天不太冷,酒仍是绿的,可是有谁为我携酒而来呢?一个问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凄凉与怅惘。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采用哪种方法写景?请简析。
(3)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

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小题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