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节妇吟(注)
张 籍
君知安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吟”即吟咏,吟咏节妇,歌其坚贞。作者以节妇自喻,拒绝李师道的笼络。 |
B.头二句说这位“君”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词,含谴责之意。直接点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
C.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
D.这首诗富有民歌风味,用笔细腻熨帖,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 沛 国 刘 瓛 聚 众 讲 说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少:________ (2)从:________ (3)善:________
【小题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
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小题4】选出对画线句子“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小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瓛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范缜治学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③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⑤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瓛: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屩(juē):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南朝人。【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 沛 国 刘 瓛 聚 众 讲 说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少:________ (2)从:________ (3)善:________
【小题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

【小题4】选出对画线句子“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刘瓛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
B.刘瓛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
C.刘瓛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
D.刘瓛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本诗题为“放言”,“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放言五首①(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⑤照乘:珠名。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
B.颈联以“草萤”“荷露”自比,表达自己身份低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 |
C.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
D.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小题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标题“客游”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
【小题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州夜饮(注)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幽州夜饮(注)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注)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注)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南中虽可悦”一句在整首诗中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注)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注)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南中虽可悦”一句在整首诗中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 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 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 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注)。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八月槎:据民间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乘槎回来。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秋兴八首(其二)
杜 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注)。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八月槎:据民间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乘槎回来。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