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节妇吟(注)

张 籍

君知安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吟”即吟咏,吟咏节妇,歌其坚贞。作者以节妇自喻,拒绝李师道的笼络。
B.头二句说这位“君”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词,含谴责之意。直接点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C.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D.这首诗富有民歌风味,用笔细腻熨帖,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23 05:5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承祯,字子微。博学能文,攻篆,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隐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

睿宗尚道教,屡加尊异。承祯方赴召,睿宗问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对曰:“老子经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见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留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乃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要。”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赋诗以送,常侍徐彦伯,其美者三十余篇,为制序,名曰《白云记》。

卢藏用早隐终南山,后登朝,居要官,见承祯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天台。”承祯徐对曰:“以仆所观,乃仕途之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玄宗有天下,深好道术,累征承祯到京,留于内殿,颇加礼敬,问以延年度世之事。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由是玄宗理国四十余年,虽禄山犯关,銮舆幸蜀,及为上皇,回,又七年,方始晏驾,诚由天数,岂非道力之助延长耶!初玄宗登封太岳回,问承祯:“五岳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能出云雨,潜储神仙,国之者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于是诏五岳于山顶列置仙官庙,自承祯始也。

蜀女真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真良师也。”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无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祯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承祯居山,修行勤苦,年一百余岁,童颜轻健,若三十许人。

(选自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迥为一体 迥:远
B.睿宗雅尚道教,屡加尊异 雅:平素,向来
C.撮其美者三十余篇 撮:选取
D.国之望者为之 望: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睿宗向司马承祯询问治国之道,司马承祯认为治理国家的要旨就是《易经》所说的顺应自然。
B.《白云记》收录司马承祯离开唐玄宗时公卿送给他的三十多首诗,常侍徐彦伯还为诗集作了序。
C.卢藏用劝说司马承祯在终南山隐居,司马承祯说终南山是当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感到羞惭。
D.司马承祯说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云雨潜藏各种神仙,皇帝于是诏令在五岳山顶修建仙官庙。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
(2)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司马承祯修行道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