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23 03: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2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丧,以孝闻。同郡顾荣与乡人书曰:“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后察孝廉,除永世、乌江二县令,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辟为祭酒,寻补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疾不拜。预讨华轶功,封平望亭侯,累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迁太子詹事。时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贞著称,遂拜侍中,徙尚书,领州大中正。明帝即位,转光禄勋,迁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寻加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壸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江陵伯。帝不豫,晔与王导、壸、庾亮、温峤、郗鉴并受顾命,辅皇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遗诏曰:“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既委以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成帝践阼,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百人,常侍如故。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峻平,加卫将军。给千兵百骑,以勋进爵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咸和中,求归乡里拜坟墓。有司奏,旧制假六十日。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驳曰:“晔内蕴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愚谓宜还自还,不须制日。”帝从之,晔因归。以疾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B.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C.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D.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物,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C.诏书是古代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遗诏是皇帝驾崩之后,为后人留下的遗书、遗言等。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作阶,践祚就是封建帝王在重大日子登上阼阶主持祭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晔早年有良好名声。先获察孝廉,后被镇东将军司马睿召为祭酒,因讨伐华轶被封为平望亭侯。
B.陆晔作为江南士族名士,德高望重。历任东晋元、明、成三朝,见证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为成帝托孤重臣之一。
C.陆晔才干超群,深受皇帝信任。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被加职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D.陆晔举动方正。不因苏峻等人的凶暴行为而动摇变节;而苏峻亦因陆晔在江南有很高名望而不敢加害,而让他留守建康留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
(2)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鉴赏老大难,诗意不懂就难办。看标题,看作者,再看注释和诗眼。把准内容和情感,解答题目好定板。)
元日田家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五个选项仔细看,诗意感情有体现。手法如果闹不清,选项可以作借鉴)
A.本诗的标题中,“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田家”点明了诗歌的内容。
B.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C.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D.“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E.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诗歌情感是灵魂,认真体会把握准。围绕情感巧发挥,答题无忧不脱轨。其他题目照此办,紧紧握住情感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项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大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百斛”,泛指多斛。斛,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D.“不豫”,“豫”为安和之喻,“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黹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己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B.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D.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麾,指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意为将帅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是将帅的谦称。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D.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中就有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深谙用兵之道,北魏来犯,韦放认为不宜出战,陈庆之则认为北魏军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这正是挫伤他们锐气的好时机。
B.陈庆之擅长心理战术,他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城前,并鸣鼓呐喊,敌军溃败。
C.陈庆之体恤百姓,他担任南北司二州刺史时,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使江湘地区各州郡得以休养生息。
D.因为陈庆之善于用兵,屡打胜仗,所以豫州百姓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2)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