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小题1】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是《________
【小题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B.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
C.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D.作者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本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
【小题3】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山”为君山。②行杯:谓传杯饮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宏大,既描写了楼高湖阔的美丽景致,也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酣畅心情。
B.第二联对仗工整,不但上下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而且内容也相互照应。这两句是全诗诗眼所在,写得生动活泼,精彩传神。
C.第三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诗句想象奇特,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D.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情景,楼上凉风习习,衣袖翩翩,诗人感到了阵阵凉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伤情怀。
【小题2】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描写了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望嵩亭与湖水相映成趣,亭在湖上高高耸立,水在亭下一碧万顷。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望,但作者觉得它终是遗憾,不能久留。
D.作者凭槛远望之间,悠然兴怀,想起家乡,却又终年羁旅异乡,令人神伤。
【小题2】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小题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易》,好《左氏春秋》。愔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曰韦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愔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

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愔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

(节选自《北齐书·杨愔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
B.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
C.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
D.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
B.《诗》:儒家典籍,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六义”。
C.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群季俊秀”的“季”就是指弟弟。
D.端揆: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与“揆席”义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愔少时不善言说,性情沉稳恬淡。他不爱玩耍嬉戏,读书涉猎广泛;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却安坐一旁,此举受到叔父的赞扬。
B.杨愔儒可作文,武能打仗。他为神武皇帝作祭天文;霸业刚建之时,各种文书教令都由他起草;韩陵之战中,他总是冲锋在前。
C.杨愔行事机敏,有智有谋。曾假装吐血且说不了话让葛荣信以为真,成功拒绝葛荣;又在逃亡途中将衣帽扔在水边作出投水自尽的样子来保全自己。
D.杨愔公私分明,重义轻利。他居掌高位期间,断绝了和所有朋友的往来;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把赏赐分给族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2)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 “娘今何处? 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竞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股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 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人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 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B.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小题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①齐己,唐代诗僧,益阳人。早年曾热心功名仕途,是颇有雄心壮志的。然而科场失利,不为他人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②望春台:既指京城,又有“望春”的含义。)
【小题1】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经郑谷指点,齐己将“数枝”改为“一枝”,你认为这样改好在何处?
【小题2】简析诗中梅花的形象。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小题1】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流莺》)
【小题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纸画字,书不数字,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归。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拨开
B.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缘:攀援
C.因往田,得疾  相:察看
D.书不数字,深了人意    辄:就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醉则更相枕卧   纸画字
B.然后知是山特立 与同游清泉寺
C.坐法华西亭     往相田,得疾
D.箕踞遨 是日剧饮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借西山的怪特,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特立独行的品格。
B.柳宗元写游览西山所见的景物,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仰视和近视,显示了西山与众山的不同。
C.苏轼写自己携一位民间医生沿溪水拄杖而行,赏景吟啸,说明苏轼在贬谪的窘境中仍有着豁达乐观的心境。
D.苏轼所咏的诗词,即景取喻,一反前人因年老就哀叹光阴催人的传统,而发出老当益壮的宣言。
【小题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故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