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从路②,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蚕丛.古蜀王名。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③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小题1】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 |
B.领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进行具体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 |
C.颈联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 |
D.尾联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駿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泛指唐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②辞汉月:离开京城。天骄: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战争结束。④霍嫖姚: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
B.颔联并没有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 |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朿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
归嵩山作①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嵩山:又名嵩高山,在登封县(今属河南省)北,为五岳的中岳。作者开元中期曾隐居于此。②长薄:指随山麓延伸的林木丛。薄,草木丛生。【小题1】王维与孟浩然齐名,皆为盛唐________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诗人。
【小题2】对此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勾勒了一幅“清溪映带绵延丛林、车马行进悠然从容”的图画。 |
B.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营造出苍茫凄清的意境。 |
C.尾联表达诗人终于归隐嵩山脚下,从此断绝世俗交往的淡泊情怀。 |
D.从全诗看,诗人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 |
甲: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乙: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③,凫雁满回塘。
注①“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②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③杜陵,汉宣帝之陵,温庭筠幼时在靠近杜陵处居住,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小题1】从体裁上来看,这两首诗都属__________ 。
【小题2】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写景颇有特色:黎明之前由于地面景物暗,因而天上“星斗”就显得“分外明”,所以写“明”是为了写“早”。 |
B.甲诗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是“夜行”图。 |
C.乙诗有一半是在直接写景,景中蕴情,其妙处在于体物入微,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羁旅之人去国怀乡的复杂心理。 |
D.甲诗偏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刻画“早行”意境;乙诗侧重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从正面呈现出行之“早”。 |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別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越州入长安求仕,在长安建有新居。此诗即作于长安新居建成之时。【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是点点滴滴,“花”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景致优美疏淡、色彩明丽浓艳。 |
B.诗歌以“狂飞”写蛱蝶对芳草的喜爱,以“稳睡”言鸳鸯的愜意,用词形象贴切。 |
C.诗歌前四句是望中所见,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着力突出一个“闲”字。 |
D.颈联二句由新居闲望想到旧山隐居之所,语气中充满诗人对抛离故园的懊悔伤感。 |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①
王维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②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王缙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注)①卢象:诗人,王维之友。崔处士:崔兴宗,王维内弟,隐居未仕。②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成髻。【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通过描写林亭清幽雅静的环境,表达了两位诗人对崔处士的敬慕之情。 |
B.崔处士久居山林,或独酌美酒,或潜心读书,不修边幅,不拘礼节,不问功名。 |
C.王维用“松”来表现人物品格的方式,与陶渊明《饮酒》中“菊”的手法相同。 |
D.两诗表达方式各有侧重,王维描写崔处士的外貌举止,王缙则记叙人物的事迹。 |
贼退示官吏①(节选) 元结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注:①代宗广德元年,蛮族盗贼攻入道州,把城内的财物几乎抢劫一空才离开。第二年,盗贼又攻破永州和邵州,不再进犯道州的边境而退。此时元结任道州刺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租赋税有固定期限,日上三竿还能安稳酣眠,写出了诗人一身轻松、尽享隐逸之乐的状态。 |
B.第七、八两句写道州城池太小,老百姓贫苦不堪,连贼人都对他们怀有同情之心,无意洗劫。 |
C.“迫之如火煎”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眼见百姓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而心急如焚的心理状态。 |
D.诗人想辞官归隐,与一般隐逸者向往田园山水志趣不同,更多的是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抗议。 |
索綝字巨秀,少有逸群之才。举秀才,除郎中,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刘曜将刘聪侵掠关东,以綝为奋威将军以御之,斩聪将吕逸,又破聪党刘丰。聪将苏铁、刘五斗等劫掠三辅,除綝冯翊太守。綝有威恩,华夷向服,贼不敢犯。及怀帝蒙尘,綝乃赴安定,与安夷护军曲允频破贼党,迁定宗庙。永嘉六年,与阎鼎立秦王为皇太子,进救新平,小大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七年及即尊位,是为愍帝。綝以首迎大驾之功,封弋居伯。又迁前将军、右仆射。寻又诏曰:“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授卫将军,领太尉,军国之事悉以委之。”及刘曜侵逼王城,议綝为都督征东大将军讨之。寻以破曜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拜夫人荀氏为新丰君,子石元为世子。后綝自长安伐刘聪,聪将赵染仗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以功转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刘曜复率众人攻冯翊,帝累征兵于南阳王保,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保以胡崧行前锋都督乃发。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自长安以西,亦不复奉朝廷。百官饥乏,采稆自存。城中饥窘,人相食不可制。时三秦人尹桓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帝问綝曰:“汉陵中物何乃多邪?”綝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后刘曜又率众围京城,帝使侍中宋敞送笺降于曜。及帝出降,綝随帝至平阳,刘聪戮之于东市。
(节选自《晋书·索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
B.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
C.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
D.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
A.秀才,是汉代以后通过院试获得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文中“举秀才”即此意。 |
B.食邑,即采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古代卿、大夫收取封地上的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
C.公,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公的地位比伯略低。 |
D.字,是男子18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
A.索綝挺身而出,匡扶晋室。索綝与曲允带领队伍,连续征战,频频击败敌人,并迎立愍帝登基继位,为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
B.索綝作战勇猛,恩威并重。索綝先后多次成功抵御刘曜及其手下的进攻,又因索綝向来恩威并施,意图劫掠三辅的贼人不敢行动。 |
C.索綝深受信任,荣宠优渥。索綝前有迎驾之功,愍帝下旨将军国大事委托于他以示信任;后又曾解刘曜之围,他及家人得到了封赏。 |
D.索綝鉴察往事,直言进谏。长安城内出现了饥荒,而同时有人盗发汉代陵墓,时任左仆射的索綝借此劝谏愍帝应以汉武帝为鉴。 |
(1)聪将赵染仗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
(2)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格是:已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
感遇四首(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着一“叹”字,凝聚了作者对秋菊的情感。 |
B.作者将菊与兰相对比,表现了秋菊非同一般的特质。 |
C.作者希望盛开的秋菊能够得到赏识,以免辜负芳华。 |
D.本诗中菊花的寓意与诗人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