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纸画字,书不数字,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归。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拨开
B.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缘:攀援
C.因往田,得疾  相:察看
D.书不数字,深了人意    辄:就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醉则更相枕卧   纸画字
B.然后知是山特立 与同游清泉寺
C.坐法华西亭     往相田,得疾
D.箕踞遨 是日剧饮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借西山的怪特,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特立独行的品格。
B.柳宗元写游览西山所见的景物,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仰视和近视,显示了西山与众山的不同。
C.苏轼写自己携一位民间医生沿溪水拄杖而行,赏景吟啸,说明苏轼在贬谪的窘境中仍有着豁达乐观的心境。
D.苏轼所咏的诗词,即景取喻,一反前人因年老就哀叹光阴催人的传统,而发出老当益壮的宣言。
【小题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故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4: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手?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手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于圣 概:大略
②不得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由:沿着
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④是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百物   糜:使……熟烂
人事乎 抑:还是
⑦吾陈于前矣  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  术:途径、原因
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得西山游记    宴:喝酒、宴饮B.漫漫而游 漫漫:漫无目的
C.箕踞而  遨:这里指观赏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到披草而坐    于其身也,耻师焉
B.穷山高而止    师道不传也久矣
C.施施行 终日
D.心凝形释,万化冥合    客亦知夫水月乎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贬后的忧俱,苦闷心情,这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恰成鲜明对比,给“山水之乐”定下了一个悲凉情调。
B.作者对游山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正是为了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示出西山的“特立”。
C.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西山: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即先写未得西山之游,然后笔锋一转,折入始得西山之宴游。
D.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二)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攀援而登,箕踞而 遨:游览,观赏
B.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引导
C.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向:先前
D.非吾之所有    苟:如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望西山,始指异/ 惟江上清风
B.游是乎始 / 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至无见而犹不欲归 / 而吾与子之共食
D.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苏文中的主客问答其实是苏轼两种人生态度的交锋。
B.苏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在朋友的安慰下,苏轼最终从苦闷中走出来,通过明月与江水的阐述引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对比,表达了寄情自然的旷达情怀。
C.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郁闷,于是游山玩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之情。本文是作者宴游西山之后所作,先写游其他山水时的心情的抑郁,以此来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心有所托的精神的愉悦。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柳文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仿佛融入西山景色之中,忘情于山水,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日,拘忌异   异:特别,非常。
B.某氏居他州     :迁移。
C.门,撤瓦,灌穴 阖:关上。
D.终不   厌:满足。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鼠,子神。  ②饮食大率鼠之余。  ③且何以至是乎。  ④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3】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老鼠猖獗的一组是
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②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③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   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⑤昼累累与人兼行。    ⑥杀鼠如丘。
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氏认为自己的生年正好是子年,而老鼠则是子年的年神,因此,他特别爱护老鼠。
B.某氏家里不喂养猫狗,又禁止仆人打老鼠,粮仓厨房全都任凭老鼠糟蹋不准干涉。
C.几年后,姓某的人迁居到别的州去了,后来的人住在这里,老鼠仍然十分猖狂。
D.后来的人买来五六只猫,关紧房门,移动盆罐,把水灌进鼠洞里,又雇来仆人围捕。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小题1】(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小题2】(小题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