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性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在唐以前指父亲兄弟之孙,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
B.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C.厢即厢房,等级低于正房,传统民居以左为尊,故东厢房的等级高于西厢房。
D.真草是草书的一种体式,对应的还有行草和狂草,《兰亭集序》即为行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郗鉴派媒人前来选择女婿时,王氏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表现与众不同,因而被郗鉴选中成为女婿。
B.王羲之曾经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并写下著名的《兰亭序》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
C.在听闻王羲之向会稽孤居老姥求买鹅而不得后,山阴一位道士主动提出条件,让王羲之替他抄一遍《道德经》来换群鹅。
D.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小题4】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小题1】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借沙漠雪原、月下秋霜等边地寒气袭人的景物渲染了将士们愁惨凄凉的心境。
B.高诗用“雪净”“月明”等景象营造了一种寒冷萧瑟的气氛,与李诗环境氛围较为相似。
C.高诗第三句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D.高诗三四句描绘出了梅花开满关山,花瓣随风飘落,洒满整个关山的奇异景象。
【小题2】这两首边塞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 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小题2】(小题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小题1】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写出了江南草长、碧绿如茵的勃勃生机,所写景色极具轻柔婉丽明媚之美,与全诗的情感色彩迥异。
B.韦诗中“鸟空啼”的“空”意为“白白地”“徒然地”,从诗人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C.刘诗中曾经的“六代竞豪华”、“万户千门”与而今的野草丛生、衰败不堪的景象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昔盛今衰的对比。
D.刘诗通过对陈后主因奢侈荒淫而亡国亡身的批判,希望当政者能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并表达了忧国伤时之情。
【小题2】韦诗中,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写秋风秋雨,连绵不断,天地之间,乌云笼罩。
B.“浊泾”一句写秋雨之大,已经见不到“泾渭分明”的景象了。
C.“黍穗黑”是说因为长时间下雨,黍穗受到雨水浸泡已经糜烂。
D.“斗米换衾裯”写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
【小题2】“去马来牛不复辨”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唐•李商隐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C.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北山岩》宋•郑樵
D.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小题3】《秋雨叹》与《春夜喜雨》都是杜甫写雨的名作,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古代诗歌阅读
见萤火
(唐)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巫山秋夜,萤火纷飞,有的巧穿疏帘,落在诗人衣上.
B.颔联“琴书冷”写屋内清寂,秋夜微凉,“星宿稀”写星空寥落,星光模糊.
C.颈联写萤火绕井群飞,映水成双,闪过花间,与花互映,生出耀眼的光辉.
D.尾联“沧江”与“白发”,“来岁”与“如今”,为句中自对,属于正面写“愁”.
E. 诗中使用“屋里”“弄辉辉”等口语、叠词,语出自然,增添了流利清新之美.
【小题2】题目中的“见”字有何作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参机省,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B.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C.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D.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去,也可用于皇帝嫔妃及皇子公主,后泛指官员之死。
B.“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乐》为“六经”。
D.“入”“出”,指朝廷内外,在朝内做官为“入”;离开朝廷到外地做官为“出”。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与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卓有成效,他甚至还用官府费用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他的外甥王国宝巴结会稽王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挑拨他和皇上的关系,使他被皇上疏远。
D.范宁勤于治学。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⑵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小题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屯田词

(唐)戴叔伦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注)①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②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小题1】本诗依次叙写了屯田农民种麦、_______、______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期人民悲惨命运。
【小题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