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风雨
唐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①如何理解诗中的“风雨”二字?②“青楼自管弦”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渔翁①
柳宗元
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
C.日出之后,“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
C.渔翁持鱼扣舷卖,焖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
劳劳亭歌①
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③。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古送别之所。②康乐:淹灵运,以其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其有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句。③袁家郎:指袁宏,晋人。少有逸才,不为人知,其在牛渚吟诗,被当时名士、名将谢尚发现、赏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劳劳”“送客”点出送别背景,“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 |
B.三、四两句抒发感情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其中“愁”字把感情进一步推进。 |
C.五至八句运用典故,诗人自夸山水之趣既同谢灵运,而吟咏之妙又不减袁宏,并感叹无人赏识自己。 |
D.全诗写得感伤沉闷,没有诗人在《望庐山瀑布》中表现出来的昂扬豪放的格调。 |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气势雄伟,境界开阔,既照应了标题中的“夕”“望”二字,又总领全篇。 |
B.“灯火万家城四畔”,此句表现了当时杭州城市经济繁荣,人烟稠密,百姓安居乐业。 |
C.“星河一道水中央”写与灯影交相辉映、倒影于水中的星河,天上人间,如梦似幻。 |
D.本诗表现了诗人为官的愉悦自得,与《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有相通之处。 |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 |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热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轨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是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杨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小题1】“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两句都用了____________表现手法,写出了草堂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较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抒情手法进行分析。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①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注释:①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来到长安,车行于大路,扬起漫天飞尘,显示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气概。 |
B.诗人描写长安街头宦官们高耸连云的府宅,是为了显示出唐代都城富庶、豪华的气派。 |
C.诗人渲染斗鸡者辉赫的冠盖、冲天的气焰、悚人的气派,表达了愤懑之情与讽刺之意。 |
D.末句与《窦娥冤》中“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相似,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苦闷无奈。 |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舒婷的《致橡树》,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谢安亦雅重之,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籓,朝野咸叹服之。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及石季龙死,裒上表请伐之,即日戒严,直指泗口。裒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其欢心。先遣督护徐龛伐沛,获伪相支重,郡中二千余人归降。鲁郡山有五百余家,亦建义请援,裒遣龛领锐卒三千迎之。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龛执节不挠,为贼所害。裒以《春秋》责帅,授任失所,威略亏损,上疏自贬,以征北将军行事,求留镇广陵。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时石季龙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河,将归顺,乞师救援。会裒已旋,威势不接,莫能自拔,皆为慕容皝及苻健之众所掠,死亡咸尽。裒以远图不就,忧慨发病。及至京口,闻哭声甚众,裒问:“何哭之多?”左右曰:“代陂之役也。”裒益惭恨。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
(节选自《晋书·卷九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
B.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
C.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
D.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
A.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 |
B.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征调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
A.褚裒从不品头评足,气度弘远。“其外无臧否”“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年轻时就受到人们的推崇,享有盛誉。 |
B.褚裒为官清廉,生活简约。虽然身为方伯,但还常常派自己的童仆去打柴。也因此征召为卫将军,兼任中书令。 |
C.褚裒谦让知退,善用人才。他坚决辞让开府之职,积极推荐的人才,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
D.褚裒关心百姓,忧其疾苦。他因为未能及时救援遗民及代陂之役失利惭愧,忧伤成疾,含恨而卒。 |
(1)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
(2)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
A.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是《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其中的“卷”和“拂”用得最为精到,是用“卷”不走、“拂”不去的月光来写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 |
B.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两句是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的诗句,上一句写隐者所处的环境,石门连接着松林间的小路,清幽寂静,下一句写隐者也就是诗人的独来独往的寂寞和孤独。 |
C.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这两句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其中的“殷勤”意思是苦苦地,想方设法地,与“临别殷勤重寄词”中的“殷勤”不同,后者指“恳切”。 |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此二句与前两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近景相比是写远景,而且意境雄浑空旷,极有气势,你看:星空平野,皓月大江,豪放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