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

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注:①不违,即不避,无忌讳。
【小题1】诗人前两联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请分析“鸡犬亦忘归”一句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闹嘈杂,让诗人感到无比惊讶。
B.“寒光”“积雪”写出边地条件之艰苦,高悬的旗帜又显示出肃穆庄重。
C.颈联两句,前句写进攻的态势,后句说防守的形势:前句写人事,后句析地形。
D.本诗从军事落笔,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稻田

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禾罢稏肥。

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①禾罢稏:水稻的别称。
【小题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阆水歌

(唐)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①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注)①胜事:胜景。
【小题1】首联以“____、_____”二色因依,写出嘉陵江不同一般的水色,引起观景兴致。
【小题2】明代王嗣奭《杜臆》一书中说:“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请赏析作者如何描绘阆中胜事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夜月

杜牧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

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注释)⑩重城:长安有内城、外城,合称重城。②长门:汉宫名,因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故亦成为冷宫的代名词。
【小题1】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光垂静夜”与《木兰辞》中“寒光照铁衣”的“寒光”都指月光。
B.第二联紧承上联,以反问的语气进一步突出了月光朗照且无处不在的特点。
C.尾联用典,借“陈皇后贬居长门”故事,表达了对深宫里失意女性的同情。
D.本诗善炼字,如“垂”“独”等;也善用修辞,如以“蛾眉”来比喻宫女。
【小题2】请赏析诗句“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寒夜寄卢子蒙

元稹

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

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倚壁思闲事,回灯检旧诗。

闻君亦同病,终夜远相悲。

注:本诗题目一作“寒夜寄卢子蒙,子蒙近亦丧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将月比作“阴秋镜”,说明是秋夜月色阴冷黯淡,衬托出诗人丧妻后的颓丧。
B.第二句中“寂寞资”指诗人丧妻独居,百无聊赖,只有寒意相伴,其情孤苦。
C.第三句中“酒醒”二字暗点诗人无法排遣心中愁绪,只能借酒消愁,然而愁苦更甚。
D.尾联点题,诗人所“悲”的,不仅有同病相怜之痛,也有对友人近况的担忧之情。
【小题2】本诗的颈联写得十分动人,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赠卖松人

(唐)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小题1】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联认为,把长在深山中的松树卖与长安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虽为求利,但也有一份真意。
B.后两联提醒,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既嘲讽了卖松人的不识时务不合时宜,又批判了长安富贵人家只重桃李不识松树的庸俗。
D.本诗多用对比,如“利”与“真”、“寒涧”与“翠楼”、“瘦叶”“淡花”与“桃李”,暗寓褒贬。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唐诗“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僧往湖南

刘商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袭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乙)送濬上人

刘商

木落山前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注)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闲”字写出僧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甲诗末句僧、秋水、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小题2】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不同。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赠蜀府将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概括第一首诗诗人“倍惆怅”的原因。
【小题2】温诗“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注)①合殿:即合欢殿,汉代宫殿名称。②交河:古城名,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③金微:古山名,此代指匈奴统治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的“绝”字写王昭君因远嫁匈奴心怀怨恨,因此与汉帝恩断义绝。
B.颔联笔触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的悲痛孤单的形象。
C.尾联借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强烈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D.诗歌用词准确贴切,音韵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小题2】诗歌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请赏析其妙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