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上逢同年崔八

李频

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

偶先托质j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k。

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

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

[注]①托质:寄身;k旅人:客居在外之人。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上”指汉水边,点明相逢之地;“同年”指同榜考中者,点明崔八与诗人关系。
B.首联写去年春天曾和崔八同游京城,杏花落后匆匆离别,相聚时间很短。第三句中的“偶”与第四句中的“独”形成反差,说明诗人一直漂泊在外。
C.第五、六两句写沿途及空中美景,以哀景衬哀情,抒发了与崔八的依依惜别之情。
D.第七句以“见”和“别”形成对比,连用两个“一回”,强化了感情。
【小题2】本诗除表达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还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C.结语说王昭君的怨恨分明留在千载琵琶声中,联想极奇、极切,而且表达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感。
D.颈联中的“春风面”指女子的美貌,尾联中的“怨恨曲中论”意思是怨恨从琵琶弹奏的乐曲中诉说出来。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小题2】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韩愈第一次被贬广东阳山的第二年春天。张十一,即张署,与韩愈为同僚、朋友。②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③踯躅(zhí zhú):植物名,花开鲜红似火。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情感基调。
B.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颔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C.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直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怨恨。
D.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整首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小题2】请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熔叙事写景抒情手法于一炉,语言明快,风格沉郁。
B.“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采莲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羞。

【小题1】比较两首诗主人公的不同形象
【小题2】前人评价《江南曲》“一片心情只自知,‘偶向’‘还随’‘暗掷’妙极形容”,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曰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B.“东宫”,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的称号。
D.“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人朝觐见天子请罪。
D.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晴和

朱淑真

海棠深院雨初收,苔径无风蝶自由。

百结①丁香夸美丽,三眠②杨柳弄轻柔。

小桃酒腻红尤浅,芳草寒余绿渐稠。

寂寂珠帘归燕未③,子规啼处一春愁。

(注)①百结:丁香别名。丁香花蕾绽而不放,呈十字结状,故又称丁香为“百结”。②三眠:《三辅故事》里有“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日人柳,一日三眠三起”。③未:否。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春天海棠开放,蝴蝶飞舞,丁香芬芳,杨柳依依,小桃微红,芳草渐绿,生机盎然,展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B.诗歌前三联都在写景,作者对春日景象的观察认真仔细,描写细腻生动,手法上动静结合,意象鲜明,色彩灵动。
C.“芳草寒余绿渐稠”中的“稠”字,本意指浓度,这里喻指草绿之深,形象生动地点明芳草渐绿春意渐浓的景象。
D.作者孤独寂寞,心头充满了愁苦和忧伤,觉得周围一切都暗淡无光,纵然春光明媚,也难消除心头的愁绪。
【小题2】有人认为尾联结句“一春愁”来得比较突然,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小题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