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曰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B.“东宫”,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的称号。
D.“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人朝觐见天子请罪。
D.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2 06:2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因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索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锼功封成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遏,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日:“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日:“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日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专管宗庙祭祀飨宴时酹酒祭神的行政长官。
B.“东官”,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富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端”,古代礼服的名称,文中用法与“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意为“穿着礼服”。
D.“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人朝觐见天子请罪。
D.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阙,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好属文论,虽绮丽不 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 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 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 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又议移县狱于郡及二社应立,朝廷从之。迁尚书左丞

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 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 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政 道之本,诚宜久于其职,咸奏是也。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 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咸累自上称引故事,条理灼然,朝廷无以 易之。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 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有删节)

(注)①毛班: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B.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C.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D.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又称封爵、世爵,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例如李密《陈情表》有“除臣洗马”。
C.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尚书省所设官职,左丞一人,正四品下;右丞一人,正四品上。
D.台辅是指古代三公宰辅之位,例如唐代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公若登台辅,临危莫 爱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见多识广,颇有文才。他喜欢写文论,言论可为鉴戒,庾纯感叹他的文章接近于诗人的创作;他多次上书称引往事,条理清晰明了。
B.傅咸品行高尚,特别孝顺。他有高尚的节操,疾恶如仇;出京城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他上表请求免职。
C.傅咸针眨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当时奢侈之风,以先王吃肉穿衣都有定制为例,规劝君王要戒奢侈,指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严重。
D.傅咸为人正直,忠勇果敢。他曾上奏罢免了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王戎等,从而使京都肃敬,贵戚慑威伏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员。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同类题3

(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哉。”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质以少主遇之     遇:待遇
B.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图:图谋,打算
C.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期:约定
D.自沈于水,出鼻     沈:沉入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
B.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
C.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
D.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指母亲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解官回家,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才可回朝为官。
B.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C.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弑,古时儒家尊卑思想意为以下犯上之意。如“弑君”“弑父”。此处指太子刘邵杀宋文帝,自立为帝。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辅佐世祖时,也专横独断,贪得无厌,多次被朝廷派人检查质问。
C.臧质因击派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小题5】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A.凭借刘义宣能力平庸,容易挟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来完成他的志向。
B.因为刘义宣能力平庸,容易成功,想表面上推戴他,来完成他的志向。
C.凭借刘义宣能力平庸,容易成功,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则自己掌权。
D.因为刘义宣能力平庸,容易挟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则自己掌权。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永兴中,长沙王乂入辅政,时有疾鲲者,言其将出奔,乂欲鞭之,鲲解衣就罚,曾无忤容。既舍之,又无喜色。于时名士王玄、阮修之徒,并以鲲初登宰府,便至黜辱,为之叹恨。鲲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社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丘一壑自谓过之溫峤尝谓鲲孖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隃孙权不过也。″及敦将为遜,出鲲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藉其才望,逼与俱下。初,敦谓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至都,复曰:“近来人情何如?”鲲对曰:“周伯仁、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是日,敦谴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伯仁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已。参军王峤以敦诛伯仁,谏之甚切,敦大怒,命斩峤,时人士畏惧,莫敢言者。鲲曰:“峤以献替忤旨,便以衅鼓,不亦过乎!”敦乃止。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使之郡。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B.问日/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C.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D.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即“服缺”,服丧期未满。文中指谢鲲服丧期未满就被任职。
B.东宫我国古代太子所居之宫称为东宫,也可以用来借指太子。
C.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文中指杀王峤。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指朝廷对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才艺出众,声名远扬。谢鲲少年时就有很大的名气通达简约,见识高远;喜好《老子》易经》,擅长唱歌、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遭人嫉恨,从容受罚。长沙王人朝辅政时,有人嫉恨谢鲲,说他将要出逃,长沙王要鞭打谢鲲,谢鲲脱下衣服坦然接受惩罚,没有忤逆的神情。
C.谢鲲识量远大,受到器重。谢鲲受命出使到都城,明帝亲自接见,对他很是亲近器重温;温峤曾经在谢尚面前称赞谢鲲,说谢鲲识量远大,神鉴深沉。
D.谢鲲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王峤因为周伯仁的事进谏激怒了王敦而被杀,没有人敢说话,只有谢鲲斥责王敦;政治形势严酷,谢鲲依然经常进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鲲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
(2)周伯仁、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浔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初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②海昏: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D.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吏,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如宋代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中有:“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B.察,指察举制,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朝廷,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龙骧将军,中国古代武职官名,主要见于南北朝时期,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均第三品,隋代以后无此官职。
D.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河北两省,与外族对应时泛指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治军有方,处事果断。得知自己统领的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有勾结,就逮捕并杀了丁乾。
B.周访作战勇敢,智慧过人。征伐杜弢时,制作长岐枨破解了杜弢的桔槔进攻,又偷偷渡江,斩掉几百个敌人首级,最终在南康大败杜弢。
C.周访性格谦虚,不矜功伐。周访功勋卓著却从不谈论,他认为将士们冲锋在前,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将士们也因此更敬重他。
D.周访志向远大,为人忠贞。周访训练兵马想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之志;听说王敦有犯上作乱的野心,一直对他切齿痛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2)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