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晴和

朱淑真

海棠深院雨初收,苔径无风蝶自由。

百结①丁香夸美丽,三眠②杨柳弄轻柔。

小桃酒腻红尤浅,芳草寒余绿渐稠。

寂寂珠帘归燕未③,子规啼处一春愁。

(注)①百结:丁香别名。丁香花蕾绽而不放,呈十字结状,故又称丁香为“百结”。②三眠:《三辅故事》里有“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日人柳,一日三眠三起”。③未:否。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春天海棠开放,蝴蝶飞舞,丁香芬芳,杨柳依依,小桃微红,芳草渐绿,生机盎然,展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B.诗歌前三联都在写景,作者对春日景象的观察认真仔细,描写细腻生动,手法上动静结合,意象鲜明,色彩灵动。
C.“芳草寒余绿渐稠”中的“稠”字,本意指浓度,这里喻指草绿之深,形象生动地点明芳草渐绿春意渐浓的景象。
D.作者孤独寂寞,心头充满了愁苦和忧伤,觉得周围一切都暗淡无光,纵然春光明媚,也难消除心头的愁绪。
【小题2】有人认为尾联结句“一春愁”来得比较突然,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18 10:4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B.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D.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麾,指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意为将帅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是将帅的谦称。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D.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中就有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深谙用兵之道,北魏来犯,韦放认为不宜出战,陈庆之则认为北魏军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这正是挫伤他们锐气的好时机。
B.陈庆之擅长心理战术,他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城前,并鸣鼓呐喊,敌军溃败。
C.陈庆之体恤百姓,他担任南北司二州刺史时,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使江湘地区各州郡得以休养生息。
D.因为陈庆之善于用兵,屡打胜仗,所以豫州百姓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2)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节妇吟
张 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吟”即吟咏,吟咏节妇,歌其坚贞。作者以节妇自喻,拒绝李师道的笼络。
B.头二句说这位“君”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辞,含谴责之意。直接点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C.三、四两句“感君缠绵意”并系明珠于“红罗襦”,表明作者对李师道知遇之恩毕竟还是心存感激的。
D.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E. 这首诗富有民歌风味,用笔细腻熨贴,人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故囚报李勉

或说天下未有兵甲时,常多刺客。

李汧公勉①为开封尉,鞠狱。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偿缣千匹可乎?”曰:“末也。”妻曰:“二千匹可乎?”亦曰:“未也。”妻曰:“若此,不如杀之。”故囚心动。

其仆哀勉,密告之。勉衩衣乘马而逸。比夜半,行百余里,至津店。店老父曰:“此多猛兽,何敢夜行?”勉因话言。言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我几误杀长者”乃去。

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以示勉。

注:①李勉,唐天宝中为开封尉,代宗时为岭南节度使,有政声,封李汧(qiān)国公。]
【小题1】对下列加黑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说天下未有兵甲时 有的人
B.勉纵而之     逃跑
C.夜半 等到
D.至店 渡口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小题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
B.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
C.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
D.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
【小题4】翻译
(1)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
(2)此活我者,何以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