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剑客  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拔剑”点出了剑客的身份,“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
B.“西风满天雪”把剑客置于西风狂啸、飞雪漫天的背景下,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C.“何处报人恩”,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剑客无处为恩人寻敌报仇的内心茫然。
D.五六句点出剑客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也决非气量狭窄、轻生舍命的亡命之徒。
【小题2】“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是如何塑造剑客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A.起句先声夺人,着一“赴”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有惊天动地之势,意在借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的不平凡。
B.颔联写昭君前往朔漠的紫台,终葬塞外,用了对比手法,去与留,生与死,反差强烈,写出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
C.尾联千古琵琶之声,凝聚着昭君的怨恨,她怨自己被埋没在汉宫,恨远离家国,虽是附会之语,却是至情之论。
D.诗歌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对王昭君寄予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赋得,分题赋,分到的什么题目,祢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B.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
C.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
D.此诗中的“帆”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帆”,两者写法是一致的,表现了诗人因李曹东去的惜别之情。
【小题2】诗人虽为分题赋诗,但写景抒情不流于斧凿,请结合颔联赏析“景”“情”相融的巧妙之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大处落墨,笔带感情。“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
B.颔联承上写长安之变化,“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颈联跳出长安写全国,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尾联收转写自身。“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那些情感?请联系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凄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结尾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图出仕,渴望“朝廷当事人”援引的心情。
B.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诗开篇平易地引入正题,用“昔时”“今日”点明光阴已逝、物是人非。
D.诗的前四句围绕离别之筵进行,表现郑十三与友人离别时内心的痛苦,诗人以“自倾彭泽酒”和“长望白云天”两个动作,勾勒出郑十三的思归之心。
【小题2】诗的五、六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怀钟陵旧游

杜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巴控越知何有?珠翠沉檀处处堆。

[注]①钟陵,今南昌。②柘枝:柘枝舞的简称。
(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中所描写的景物各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④,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注) 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世之人。

【小题1】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小题2】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
B.颈联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
C.尾联上句用诸葛亮与公孙述的典故,表达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下句感伤知己零落、亲朋音信断绝。
D.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由国家的战乱想到眼前的情景,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小题2】请从意境与诗人情感角度赏析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感
B.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D.余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排行第八。卜邻,向他人表示愿为邻居,②《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日:‘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③《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何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表达了作者对元八归隐田园的理解和同情,赞美了他不慕个人名利的行为。
B.“三径”语同《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写出宅院因疏于打理而变得荒凉。
C.“好”“宜”二字不仅写出了景色的优美,而且表达了与元八结邻的向往之情。
D.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二人同品明月清辉,共赏绿杨春色的情景,令人憧憬。
E. 本诗笔力明快,语言浅显平易,用典浑然天成,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