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其一)
杜甫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注)①观,即作者 弟弟杜观,之前他来信言将由长安冒着战乱来到夔州看望杜甫。②杜甫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的诗句。③战伐:征战,战争。④秦:代指家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千山暗”和“万里春”,是诗人借景象表达内心的暗淡和对功名的向往。
B.颔联写诗人想象病中见到不远万里而来的弟弟,为他长大成人感到欣慰。
C.颈联写孩子们好奇地问叔叔的情况,诗人高兴地一一解答:叔叔将穿越战区而来。
D.尾联“泊船”与“巫峡”呼应,“归秦”与“终南”衔接,首尾照应,堪称天衣无缝。
E. 全诗既表达了对弟弟即将远道而来的喜悦,也借此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及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四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子,邑三百户。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太祖痛惜之,哀动左右。至葬日,又遣使祭以太牢,太祖自为其文。明帝二年,以绰配享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苏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B.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C.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D.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高品阶的官员。“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显赫。
B.“朱出墨入”本指用红色的字记录支出,用黑色的字记录收入,苏绰提出的这一区分出入情况的记账方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红头文件”。
C.“太牢”指古代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配享太祖庙庭”指苏绰的神位被供奉在太庙即配享太庙,太庙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才华横溢,深得众人喜爱。受堂兄苏让的推荐,做了行台郎中。行台各官署有疑难之事都向他请教,惠达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
B.苏绰广闻博识,受到太祖倚重。当太祖问起汉故仓地的事时,众人皆不知,苏绰却能详细作答。太祖在昆明池观看过下网捕鱼的第二天早上,当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之职。
C.苏绰很有谋略,和太祖心意相通。大统三年齐兵入侵,众将都打算分兵御敌,只有苏绰与太祖的意见相同,主张合力迎战窦泰,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苏绰节俭朴素,为国事鞠躬尽瘁。苏绰不治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广求贤才俊杰。政事无论大小他都了如指掌,最后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2)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为晋安王长史。六年,晋安王为南豫州,允复为王长史。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州府事。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兼会稽郡丞。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B.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C.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D.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三年称侍郎。
B.出,指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予出官二年”。
C.至德,年号。年号是我国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
D.关右,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允合乎规矩,通达颇有见识。侯景攻克台城时,大小官吏纷纷逃跑,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流寇横行时,也没有逃走,最终免去祸患。
B.萧允讲究诚信,不计个人名利。陈高祖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快速直接地推辞;晋安王出镇湘州时,他年高德重,但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任职。
C.萧允有才有德,备受帝王称赞。蔡征曾对后主诵其诗,后主大为赞赏;隋灭陈后,他本可继续在隋为官,但婉言谢绝,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
D.萧允历经三朝,一直保持操守。他历经梁、陈和隋三朝,且因战乱多次迁徙,却能一直坚守清高淡泊的操守,不追求功名利禄,最终以高寿而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州府事。
(2)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757年,唐军收复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长安,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②金钥,即金锁。玉珂,即马铃。③封事,密封的奏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星光流泻,皓月当空,宫殿巍峨清丽。阔大之景中寓含帝居高远之意。
B.颈联写诗人值宿不寝,听到了开金钥的声音及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声。
C.“数问”二字,形象地写出一个略带不安牵挂封事的忠勤为国的形象。
D.本诗叙述既有层次又有变化,自傍晚至明朝,以时间为序,构思严谨。
【小题2】诗的首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很有讲究。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小题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 游①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②年最少,青草妒春袍③。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为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景与人互相映衬,气脉通畅。
B.首联状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艰难,画面隽永。
C.“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蕴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小题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直,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 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鴈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改元”。
D.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以气度和真诚赢得太祖的敬重。
C.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代替米,分给兵士们吃又亲自为病患医治,受到拥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2)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端犹高,得无诈也?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①,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

注①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