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为晋安王长史。六年,晋安王为南豫州,允复为王长史。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州府事。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兼会稽郡丞。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B.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C.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D.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三年称侍郎。
B.出,指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予出官二年”。
C.至德,年号。年号是我国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
D.关右,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允合乎规矩,通达颇有见识。侯景攻克台城时,大小官吏纷纷逃跑,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流寇横行时,也没有逃走,最终免去祸患。
B.萧允讲究诚信,不计个人名利。陈高祖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快速直接地推辞;晋安王出镇湘州时,他年高德重,但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任职。
C.萧允有才有德,备受帝王称赞。蔡征曾对后主诵其诗,后主大为赞赏;隋灭陈后,他本可继续在隋为官,但婉言谢绝,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
D.萧允历经三朝,一直保持操守。他历经梁、陈和隋三朝,且因战乱多次迁徙,却能一直坚守清高淡泊的操守,不追求功名利禄,最终以高寿而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州府事。
(2)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7 11:0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乃补王国侍郎,俄兼太学博士,稍迁中卫参军事、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迁通直正员郎,舍人如故。又征西鄱阳王中录事,兼尚书左丞,满岁为真。诏琛撰《新谥法》,至今施用。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迁散骑常侍,参礼仪如故。
是时,高祖任职者,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
 “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窃闻‘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明君不畜无益之臣’,臣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非谓谋猷,宁云启沃。独缄胸臆,不语妻子。辞无粉饰,削槁则焚。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戆愚。
其事曰:圣躬荷负苍生以为任,弘济四海以为心,不惮胼胝之劳,不辞癯瘦之苦,岂止日昃忘饥,夜分废寝。至于百司,莫不奏事,上息责下之嫌,下无逼上之咎,斯实道迈百王,事超千载。但斗筲之人,藻棁之子,既得伏奏帷扆,便欲诡竞求进,不说国之大体。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但务吹毛求疵,擘肌分理,运挈瓶之智,徼分外之求,以深刻为能,以绳逐为务,迹虽似于奉公,事更成其威福。犯罪者多,巧避滋甚,旷官废职,长弊增奸,实由于此。今诚愿责其公平之效,黜其谗愚之心,则下安上谧,无侥幸之患矣。”
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
“ 卿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此又是谁?何者复是诡事?今不使外人呈事,于义可否?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若断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是故古人云:‘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犹二世之委赵高,元后之付王莽。呼鹿为马,卒有阎乐望夷之祸,王莽亦终移汉鼎。宜各出其事,具以奏闻。”
 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指斥。
(选自《梁书·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B.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C.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D.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岁为真,指朝廷对任命的官吏,在试用期满一年后对其进行考课,如合格,便“真除实授”。
B.日昃,古时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C.藻棁,本指梁上有彩画的短柱,在文中比喻浮夸识浅的人。
D.口授敕,是指皇帝口授敕令、主书在一旁记录的谈话形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琛每次见高祖,高祖都和他站在日晷边谈话,贺琛举止文雅,因此宫禁中人这样说:“上殿不下有贺雅。”
B.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很多都是奸猾谄媚的人,这些人对时政影响很坏,贺琛于是写了奏条给高祖进谏。
C.为了表达对高祖的一片忠心,贺琛将上奏的内容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没有告诉,写完后将草稿也焚毁了。
D.高祖指责贺琛没有说到具体的人,让贺琛举实例详细上奏,贺琛知道高祖恼怒,只好认错,不敢再有指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
(2)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其奸。景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冀为驰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穷其奸     案:____________
(2)景玄意     壮:____________
(3)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 厚:____________
(4)冀为驰救之 檄:____________
(5)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 素:____________
(6)岁余,尚书令 拜:____________
(7)入财贿     没:____________
(8)复以罢     疾: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2)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寄,字次安,少聪敏。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有栖遁之志。弱冠举秀才,对策高第。起家梁宣城王国左常侍。侯景之乱,寄随兄荔入台,除镇南湘东王谘议参军,加贞威将军。京城陷,遁还乡里。时陈宝应据有闽中,得寄甚喜。承圣元年,除和戎将军、中书侍郎,宝应爱其才,托以道阻不遣。及宝应结婚留异,潜有逆谋,寄微知其意,言说之际,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寄知宝应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及留异称兵,宝应资其部曲,寄乃因书极谏。及宝应败走,夜至蒲田,顾谓其子扦秦曰:“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日。”扦秦但泣而已。宝应既擒,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文帝寻敕都督章昭达以理发遣,令寄还朝。寻兼散骑常侍,聘齐,寄辞老疾,不行,除国子博士。顷之,又表求解职归乡里。高宗即位,除东中郎建安王谘议,加戎昭将军,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十一年卒,时年七十。

寄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虽僮竖未尝加以声色,至于临危执节,则辞气凛然,白刃不惮也。自流寓南土,与兄荔隔绝,因感气病,每得荔书,气辄奔剧,危殆者数矣。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才期年数月,便自求解退。常曰:“知足不辱,吾知足矣。”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常出游近寺,闾里传相告语,老幼罗列,望拜道左。或言誓为约者,但指寄便不欺,其至行所感如此。

(选自《陈书·卷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
B.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
C.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
D.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方式。
B.结婚,古代为缔结婚姻关系。此处指陈宝应与留异的女儿结为亲家。
C.国子博士,学官名,由操行纯正、通明经义者担任,负责教授国子学生学业。
D.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和品级。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寄心怀大义,有先见之明。他发现陈宝应有叛逆之意,在劝说不果的情况下,拒绝为陈宝应做事;陈宝应被擒后,他因此免遭杀身之祸。
B.虞寄淡泊名利,不迷恋仕途。文帝和高宗都曾任命、提拔他,他总是寻找理由推辞;他前后做官,都只任职一年半载,便自己要求解职。
C.虞寄聪敏有才,备受敬重。朝廷授任他中书侍郎时,陈宝应惜才,假托道路不通不让他去;每当诸王任州将,必定下车步行到他家门拜访来表达敬意。
D.虞寄仁慈厚道,德高望重。他因与兄隔绝而伤感成病,以至于多次有生命之危;他退居期间外出,乡人便互相转告,老幼成群,在道旁叩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
(2)虽僮竖未尝加以声色,至于临危执节,则辞气凛然,白刃不惮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法氍,字仲昭,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颇便书疏,闲明薄领,出入郡中,为乡所惮。候景之乱,于乡里合众。太守贺诩下江州,法氍监知郡事。高祖将逾岭入援建业,李迁仕作梗中途,高祖命周文育屯于西昌,法氍速兵助文育。时法氍出顿新淦县,景遣行台于庆至豫章,庆分兵来袭新淦,法氍拒战,败之。高祖亦遣文育进军讨庆,文育疑庆兵强,未敢进,法氍率众之,因进克笙屯,俘获甚众。太平元年,萧勃遣欧阳顏攻法氍,法氍与战,破之。永定二年,王琳遣李孝钦、樊猛、余孝顷攻周迪,且谋取法氍,法氍率兵援迪,擒孝顷等三将。进号宣毅将军,增邑并前一千户。给鼓吹一部。又拒王琳功,授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天嘉二年,周迪反,法氍率兵会都督吴明彻,计迪于工塘。迪平,法氍功居多,征为散骑常侍、镇北大将军。未拜,寻又改授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六年,片为中卫大将军。废帝即位,进爵为公,给扶。太建五年,大举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以法氍为都督,出历阳。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历阳人窘促乞降,法氍缓之,则又坚守,法氍怒,亲率士卒攻城。时又大雨,城崩,克之。进后合肥,望旗降款,法氍不令军士侵掠,躬自抚劳,而与之盟,并放还北。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八年十月,薨,时年五十九。赠中、中权大将军、司空,曰威。

(节选自《陈书·黄法氍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进克笙屯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于乡里合慕君之高义也
C.又拒王琳功 徒吾两人也
D.法氍率众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B.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C.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D.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古代的居民组织单位,二十五家为一闾,相关词语有间里、间悲、间左等。
B.授,任命。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征、除、假等,表示升官的词语有擢、迁、出等。
C.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故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的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生前功绩。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法氍文武兼备,闻名乡里。他强劲敏捷,胆勇过人,而且很熟习书札奏疏,深知文簿登记的有关事项;在于郡中出人时,常令乡人畏惧。
B.黄法氍能征善战,连战皆捷。他一生经历很多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如大败于庆、打垮欧阳頠、擒获余孝于顷等三员大将、攻克历阳等。
C.黄法氍颇受赏识,屡获升迁。永定二年,他因战功官号提升为宣毅将军,并被赐予田邑和鼓吹乐队;后又担任过散骑常侍、大将军、刺史等要职。
D.黄法氍体恤百姓,优待降卒。进兵合肥时,他不允许士卒骚扰抢掠,亲自安抚宽慰百姓,并与降兵发誓结盟,把他们全部放回北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阳人窘促乞降,法氍缓之,则又坚守,法氍怒,亲率士卒攻城。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摩诃元胤,兰陵人也。祖靓,梁右将军,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姑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稍长,果毅有勇力。侯景之乱,高祖赴援京师,路养起兵拒高祖,摩诃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及路养败,摩诃归于侯安都,安都遇之甚厚,自此常隶安都征讨。及任约、徐嗣徽引齐兵为寇,高祖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摩诃对曰:“今日令公见矣。”及战,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披靡,因稍解去,安都乃免。天嘉初,除本县令,以平留异、欧阳纥之功,累迁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时齐遣大将尉破胡等率众十万来援,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前队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退走。以功封廉平县伯,邑五百户。

及周武帝灭齐,遣其将宇文忻率众争吕梁,战于龙晦。时忻有精骑数千,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军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断大军还路。摩诃谓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明彻乃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周兵益至,摩诃又请于明彻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率马军夜发。周军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高宗诏征还,授右卫将军。

(节选自《陈书·萧摩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B.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C.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D.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一般在二十岁时取字。
B.天嘉,年号。我国封建王朝有用年号来纪年的传统,后世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
C.廉平县伯,爵位名。三国以后,基本上是同姓封王,异性则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D.铁骑,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摩诃年幼失怙。他是兰陵人,祖父和父亲都有官职,跟随父亲在任上,几岁时父亲去世,被姑父蔡路养收养。
B.萧摩诃骁勇善战。蔡路养战败后,他归顺侯安都,在于齐军交战时,侯安都坠马被围,他单骑冲入敌阵救了安都。
C.萧摩诃武力超群。与齐军作战,齐军中有西域胡精于射箭,令众人害怕,他在阵前投掷铣鋧,击中西域胡额头。
D.萧摩诃心怀忠义。面对周将王轨的围困,他向吴明彻提出建议,吴明彻反将他赶出军营,而他仍忠心护卫吴明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
(2)周军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