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为晋安王长史。六年,晋安王为南豫州,允复为王长史。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州府事。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兼会稽郡丞。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B.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C.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D.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三年称侍郎。
B.出,指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予出官二年”。
C.至德,年号。年号是我国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
D.关右,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允合乎规矩,通达颇有见识。侯景攻克台城时,大小官吏纷纷逃跑,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流寇横行时,也没有逃走,最终免去祸患。
B.萧允讲究诚信,不计个人名利。陈高祖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快速直接地推辞;晋安王出镇湘州时,他年高德重,但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任职。
C.萧允有才有德,备受帝王称赞。蔡征曾对后主诵其诗,后主大为赞赏;隋灭陈后,他本可继续在隋为官,但婉言谢绝,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
D.萧允历经三朝,一直保持操守。他历经梁、陈和隋三朝,且因战乱多次迁徙,却能一直坚守清高淡泊的操守,不追求功名利禄,最终以高寿而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州府事。
(2)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7 11:0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B.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C.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D.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子高在侧/ 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聞中/又往慰劳众军
B.唯子高在侧/ 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關中/又往慰芳众军
C.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 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關中/又往慰劳众军
D.唯子高在侧/ 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闔中/ 又往慰劳众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减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之后,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职。
D.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玠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迁中书侍郎。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十年,除淮南王长史。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

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兽,玠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兽毙。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自梁末丧乱,朝章废弛,司宪因循,守而勿革,玠方欲改张,大为条例,纲维略举,而编次未讫,故不列于后焉。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

 (节选自《陈书.褚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能属文   属:写作B.未审堪其选不   审:明白
C.玠乃遣使执显文  执:捉拿D.信后因义达谮玠   谮:超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A.玠九岁孤 泉涓涓始流
B.前后令皆脏污免 去六月息者也
C.化而鸟  时舍人曹义达高宗所宠
D.高宗患  臣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B.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C.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D.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玠有才士器度。他打小就为人所称誉,长大后,仪容风采甚好,善于应对,博学能文,词义典雅,不喜好艳丽绮靡的文风格调。
B.褚玠廉洁奉公。他在山阴县令任上因被诬陷免官,竟然没钱回京,只好留下靠种蔬菜自给,幸得皇太子书信并恩賜粟米,才得返京。
C.褚玠擅长骑马射箭。他曾跟随司空侯安都在徐州外出打猎,遇到猛兽,褚玠张弓射箭,一连两发都从野兽口中射入,直入腹中。
D.褚玠刚毅耿直。他敢于鞭打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富民陈信的父亲陈显文,并在担任御史中丞时赢得直筒子脾气的赞誉。
【小题5】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秀,字彦达。秀既长,美风仪,性方静。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永元中,高祖以秀为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京口自崔慧景作乱,累被兵革,民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值年饥,以私财赡百姓,所济活甚多。

六年,为使持节。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时盛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人僦度,收其价直。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都督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是岁,魏悬瓠城民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威谓宜待台报,秀即遣兵赴之。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甚悦。

十三年,复出为郢州刺史。郢州当涂为剧地,百姓贫,至以妇人供役,其弊如此。秀至镇,务安之。主者或求召吏。秀曰:“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秀有容观,每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慍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治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京师,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不之诮也。精意术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萧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
B.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
C.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
D.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高祖、太祖均可指称开国皇帝。
B.出,文中即“出官”,古代指从京城为官调到地方为官,一般是指被贬谪,其官职级别往往比原先的级别要低。
C.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D.经记,“经”即“经书”,指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记”在文中指杂记,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小题3】下列财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萧秀关心百姓。他镇守京口时,面对民众因战事流徙的局面,招集安抚,大行恩惠,还用自己的钱财救活了很多百姓。
B.萧秀做事果断。魏国悬瓠城民众反叛,萧秀在接到马仙琕请求接应的文书后,不顾大家的意见,立即派部队前往。
C.萧秀施行仁政。他担任郢州刺史时,面对严重的治政弊端,他安定百姓,坚决拒绝骚扰民众的做法,使得境内安宁。
D.萧秀为人宽容。萧秀养的天鹅因为伤害了人而被人用石头砸死,斋帅请求治这个人的罪,萧秀却反对这种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
(2)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不之诮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劢,字公济,通之弟也。美风仪,博涉书史,恬然清简,未尝以利欲干怀。梁世为国子周易》生,射策举高第,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王出镇京口,劢将随之藩,范阳张缵时典选举,劢造缵言别,缵嘉其风采,乃曰:“王生才地,岂可游外府乎?”奏为太子洗马。出为南徐州别驾从事史。大同末,梁武帝谒园陵,道出朱方,劢随例迎候,敕劢令从辇侧,所经山川,莫不顾问,劢随事应对,咸有故实。又从登北顾楼,赋诗,辞义清典,帝甚嘉之。时河东王为广州刺史,乃以劢为冠军河东王长史、南海太守。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入为给事黄门侍郎。侯景之乱,西奔江陵,元帝承制以为太子中庶子,掌相府管记。出为宁远将军、晋陵太守。时兵饥之后,郡中凋弊,劢为政清简,吏民便安之。及西魏寇江陵,元帝征湘州刺史萧循入援,以劢监湘州。江陵陷,敬帝承制以为中书令。高祖为司空,以劢兼司空长史。高祖为丞相,劢兼丞相长史,侍中、中书令并如故。时吴中遭乱,民多乏绝,乃以劢监吴兴郡。天嘉元年,征为侍中、都官尚书,未拜,复为中书令。迁太子詹事,行东宫事,侍中并如故。废帝即位,加散骑常侍。时东境大水,百姓饥馑,以劢为仁武将军、晋陵太守。在郡甚有威惠,郡人表请立碑,颂劢政绩,诏许之。征为中书监,重授尚书右仆射,领右军将军。四年五月卒,时年六十七。赠侍中、中书监,谥曰温。

(节选自《陈书·王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B.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C.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D.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是公卿大夫的子弟,在文中指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
B.《周易》又称《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被道家奉为学门圣典,六经之首。
C.射策,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为“射”,按题作答。
D.长史,职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劢仪表堂堂,气质非凡。他相貌出众,风度翩翩,在追随河东王出镇京口前,去拜访张缵,因容貌俊美受到对方的夸奖赞许,后被委以重任。
B.王劢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广泛涉猎诗书典籍,策试成绩优异;后陪同梁武帝朝拜帝王陵,随行应答都有典故事实可考;赋诗则文质兼美,高洁典雅。
C.王劢不贪财物,为官清廉。即使任职富饶之地,也清白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郡中人上表请求为王劢树碑,颂扬他的政绩,皇帝下诏同意此事。
D.王劢政绩卓著,颇有声誉。他多次临危受命,在兵乱之后或水灾时任职地方,拯救百姓于危难;无论在梁朝还是在陈,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和百姓们的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美风仪,博涉书史,恬然清简,未尝以利欲干怀。
(2)及西魏寇江陵,元帝征湘州刺史萧循入援,以劢监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