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拔剑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E. 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都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除尾联直抒心曲外,前三联都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B.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C.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D.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E. 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小题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④“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E.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城楼望西山作(节选)
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
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
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注]①鸾鹤处:洪崖先生乘鸾休憩之处,下有炼丹井,被称为“洪井”②洪崖:上古仙人。③金编:传说中道教的宝书。④尘埃事:指世间的工作,这里指做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景物描写开篇,中间以神话故事为主干内容,诗末表露出诗人心志。
B.一、二句开篇照应题目,并形象地交待出了城楼与西山的大体位置关系。
C.三、四句中,“宛宛”“高高”两个叠词来描摹景物,富有环复的音律之美。
D.九、十句中,“千峰”“云中”等意象营造出了一幅缥缈冷寂的西山晚景图。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凝如霰,红荷凋零,万竹悲声,青松覆雪;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在诗人笔下却凄清冷落如斯。
B.颔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就格律要求而言,对仗不是十分严谨,但这处“变体”将人事 与自然巧妙勾连起来。
C.诗歌颈联“归梦惟灯见”“生涯独酒知”,灯见不如不见,酒知莫若不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境异却情近。
D.本诗前四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诗歌后面四句直接抒发感慨,幽独孤恨郁积满怀,暗生归隐之思。
【小题2】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来到故人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两句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流过,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C.诗的尾联有赞美恭维之意,体现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同时兼有志趣相同之感。
D.整首诗叙事明白流畅,用词朴素自然,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小题2】请结合《沁园春·长沙》的艺术手法,试从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颈联。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运用工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诗中景物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闲由处境遭遇而来,表现了诗人孤独、闲适的心情。
D.“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小题2】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边了。“老江边”的“边”字,悲凉沉郁。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小题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②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国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武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武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武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亮、谢晦,郑鲜之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出游时,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以请求奏事为由也参加了宴会。这都说明郑鲜之隐厚笃实,赠恤亲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明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选自《全唐诗》)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①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
B.颔联承首句“风月”二字写风送笛声,关山月明之景,景中含情。
C.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
D.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