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选自《全唐诗》)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①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
B.颔联承首句“风月”二字写风送笛声,关山月明之景,景中含情。
C.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
D.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2 03:17: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别房太尉
杜 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③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题目中“别”交代了事件,而“房太尉墓”交代了地点。整体上看交代出此诗的目的是致哀亡友。
B.诗人虽然公事在身,行色匆匆,但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哀悼亡友,可见两人之间情谊深厚。
C.诗人在房太尉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房太尉坟前如此凄凉,令人心伤;二是诗人与房太尉感情深厚,凭吊时内心极为哀痛。
D.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云层压得很低,还下起了细雨,仿佛上天也和诗人一样悲伤。
E. 对棋、把剑两句运用典故,一文一武形成对比,又照应前两联,道出痛悼的原因,布局严谨紧密。
【小题2】(小题2)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同类题3

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全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小题3】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理解: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理解: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理解: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理解: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小题3】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
【小题4】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