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运用工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诗中景物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闲由处境遭遇而来,表现了诗人孤独、闲适的心情。
D.“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小题2】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3 09:3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B.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题2】找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小题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明也C.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句读
【小题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道之不传也久矣B.是故益圣,愚益愚C.非能D.其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5】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小题6】翻译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非其真邪?信也,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汝纯明而不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乙)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 克:能
B.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业:继承……的事业
C.敛不其棺 凭:凭借
D.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怨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传非其真邪B.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C.汝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D.东野书,耿兰之报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选文都以“呜呼”两个叹词开头,表明作者的感情变得非常强烈。
B.选文第一段写作者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通,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C.选文第二段主要表现作者痛悔、内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绪激荡,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选文第二段中“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表明作者因为十二郎之死的打击,更因自己身体状况之差,所以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