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B.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
C.“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D.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昂,字千里,陈郡阳夏人。父抃,冠军将军、雍州刺史,泰始初,举兵奉晋安王子勋,事败诛死。昂时年五岁,乳媪携抱匿于庐山,会赦得出,犹徙晋安。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期服,庐于墓次。从兄彖尝抚视抑譬,后与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齐初,起家冠军安成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经于后堂独引见昂,指北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哀毁过礼。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俄迁御史中丞。时尚书令王晏弟诩为广州,多纳赇货,昂依事劾奏,不惮权豪,当时号为正直。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牧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夫祸福无门,兴亡有数,天之所弃,人孰能匡?吾荷任前驱,拨乱反正,伐罪吊民,至止以来,前无横阵。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忠孝俱尽,将欲何依?”昂答曰:“窃以一餐微施,尚复投殒,况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踌躇,未遑荐璧。”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册谥曰穆正公。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言上行状及立志铭,凡有所须,悉皆停省。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但官序不失等伦,衣食粗知荣辱,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诸子累表陈奏,诏不许。
(选自《梁书·卷三十一》,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B.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C.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D.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官职名,“太子舍人”指太子的属官,与“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意思相同。
B.丁内忧,古代指遭遇母亲丧事;遭遇父亲丧事则称“丁外忧”。
C.牧守,指郡和州的长官。古时郡的长官称守,州的长官称牧。
D.明公,在古代是对位尊者的称呼,文中袁昂称高祖为明公,表达自己对高祖的尊敬。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昂幼年丧父,飘零他乡。他五岁时父亲因拥立晋安王事败被杀,他跟随乳母藏匿于庐山,后遇到朝廷大赦,才迁往晋安。
B.袁昂不畏权势,为官正直。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尚书令王晏的弟弟王诩任广州刺史,多方接受贿赂,袁昂向皇帝检举了他。
C.袁昂身处乱世,节操忠贞。在义师横扫京师、其他官员望风投降时,他据守一方,绝不拱手称臣,但最终还是得到高祖宽宥。
D.袁昂看重名节。他临终曾留下奏疏,表示不接受朝廷赠谥;还告诫后人,他死后丧事从简。但朝廷最终仍册赠他“穆正公”。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期服,庐于墓次。
(2)夫祸福无门,兴亡有数,天之所弃,人孰能匡?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⑴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⑵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⑶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⑷垂死:病危。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诗人笔下无焰的“残灯”、摇曳不定的“灯影”都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C.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D.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小题2】全诗以景结语,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______。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___。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
【小题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小题2】两首诗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
杜甫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携家居夔州时,原诗自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②宓子:孔子弟子。姓宓(fù),名不齐,字子贱。“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③终军:汉人,年十八赴长安,入关时关吏付与繻(繻,出入关卡要道的凭证),终军认为大丈夫西游,当不复还,弃繻而去,后果然有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字面上题水楼,实际上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滞留他乡的飘零之感。
B.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治单父的典故,意在夸赞终明府在夔州善于理政。
C.诗人借用终军过关而弃符信的典故,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
D.首联先说宓子再说终军,颔联先说终军再说宓子,交相对应,错落有致。
【小题2】有人高度评价诗歌尾联,赞其“光景绝妙,寄情无限”,请结合尾联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小题1】(小题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何作用,请具体说明。
【小题2】(小题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上番:初番、头回的意思,这里指新竹。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郑诗第三句重在写景,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小题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滕王阁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参与都督阎伯舆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上本首诗歌。
【小题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诗句描写目前的情景,却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过去那歌起舞动、玉鸾和鸣的热闹繁盛的情景。
B.三、四句通过朝暮不同景色的描写,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C.五、六句写作角度由上文的时间转入空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D.本诗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但下半首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悠扬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使诗歌更富韵味。
【小题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诗、画和音乐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边塞诗中含有几分田园诗风味。
B.诗歌的后两句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境不同,李诗写思乡情,高诗表戍边意。
C.诗中的“梅花何处落”问得很巧妙,既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D.“梅花何处落”还巧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强烈的思乡感情呼之欲出。
【小题2】诗的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李翊书
(唐)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①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有删节)
(注)①膏:灯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同“祈”,求,希望
B.养其根而其实  俟:等待
C.若忘,行若遗  处:处置,处理
D.其皆醇也,然后焉 肆:放纵,这里指放手去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知其非笑为非笑也 吾社行为士先者
B.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其无礼于晋
C.行之仁义之途    游于是
D.气盛则言之短长声之高下者皆宜 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学古文要从加强主观道德修养入手。文中用“根”与“实”、“膏”与“光”的比喻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文辞之间的关系。
B.作者认为,写作要有创造性,学文要善于学习古人的作品,而写作时要推陈出新,“唯陈言之务去”,不要蹈袭别人的熟套。
C.作者认为,学古文要有坚定的决心,不能在意别人的看法,不为世俗的富贵所诱惑,不企求速成,而是要下苦功,并不断自我审查。
D.此文并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在信中结合自己学文的曲折过程和甘苦得失,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慰勉有加,说得亲切中肯。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志 乎 古 必 遗 乎 今 吾 诚 乐 而 悲 之 亟 称 其 人 所 以 劝 之 非 敢 褒 其 可 褒 而贬 其 可 贬 也 问 于 愈 者 多 矣 念 生 之 言 不 志 乎 利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2)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