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D.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C.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小题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之子也。十岁而,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B.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父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陆贽(唐)
圣人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入,必悖而出。”非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于兹 柢:树根
B.宜增励之诚    儆:警戒
C.将五旬 迨:趁着
D.竟大艰 夷:平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圣人立教也 秦王遇燕太子丹不善
B.奉私求   作《师说》贻之
C.货悖入   及凯旋纳之
D.非明效欤 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B.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⑵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
⑶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佳节重阳,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煦欢乐之景。
B.颔联描绘了重阳节边地的严酷环境,“霜威”指天寒霜重;战争不断,疆场杀气腾腾。
C.颈联也是场面描写,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坠落。一“惊”一“落”,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使画面充满了动态感。
D.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黄花酒、横笛、征雁、塞云等都寄寓了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
E.节日的边庭,欣喜于没有战事,边境安宁,尾联直接抒情,展现了将士们酵舞军中,豪迈粗扩的性格。
【小题2】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令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已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于故旧知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而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条目B.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容
C.执事之于故旧如此    厚:丰厚D.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同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府往来文书的通称。
B.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中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寅: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寅时”,介于“卯时”与“辰时”之间。
D.伏惟:表示伏身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2)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韩愈认为作为上级应当如何对待下属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
B.明明是诗人不忍离开,却说亭边的柳条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这是主客移位的手法。
C.诗歌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湖上亭与家人分别时的依恋难舍之情。
D.春风骀荡,景色宜人,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柳树枝头的黄莺鸣声悠悠,全诗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
E. 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小题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二十四)
李 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①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②翁,谁知尧与跖!
(注)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③盗跖,春秋时期大盗,此处与尧对举分别指盗贼与贤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古体诗,诗题“古风”,在这首诗中指许由所代表的古代贤人的风骨。
B.亭午时分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C.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D.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E. “鼻息干虹蛻”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诗人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C.“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诗人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D.“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小题2】“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小题1】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 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小题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