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______。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___。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
【小题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小题2】两首诗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07 10:3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E.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结句突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小题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原诗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 夜 啼
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B.起首两句,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归飞的乌鸦与远在天涯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引发空闺思妇的愁绪。
C.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稍做具体的描写,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
D.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
E. “独宿空房泪如雨”,这如雨的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险也如此,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古木 号:引声长鸣,呼啸
B.连峰去天不尺 盈:满、足
C.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上青天 以其无礼
B.见悲鸟号古木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险也如此 真无马邪
D.锦城云乐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一端
【小题3】下列对这首诗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隔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山,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才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过,轻疾敏捷的猿也不能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极写蜀道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的要道,诗人通过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人们的畏惧心理。诗人捕捉了手扪星辰、屏住呼吸、抚膺长叹等细节,这些细节是实写,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小题4】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愁苦,以优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最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重的自然景象,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唐代)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释)
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②青牛:传说老子曾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或说散关),西赴流沙而不返。后来用于咏道士的典故。③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今湖南郴州)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后用作咏仙家的典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起势不凡。“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行寻过程的艰难。
C.颈联以动衬静,用青牛“卧”、白鹤“眠”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
D.“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E.“下”字不仅与首局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