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下列各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B.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柳宗元提出来的。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所谓的“古文”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
C.“说”是古代以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D.《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的说法,其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元日示宗武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注)①武:杜甫次子。②战:通“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暗扣“元日”来写,有新年添岁之意,然而添岁,于垂老者来说是身随年老,于青少年则是身随年长。
B.“处处”两句感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强调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在外度过元日,从而营造出感伤的氛围。
C.“训喻”两句中“青衿”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D.结尾两句诗人忆及江东的弟弟,情难自已,落泪之中足见手足情深,对宗武来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家教。
【小题2】《杜诗详注》评价这首诗“悲喜并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北地所产良马。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地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意象或浓烈或清淡,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
D.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小题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登高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极富象征性的意象,杜甫的这首作品将古代风俗中的登高祈寿与士大夫的登高言志糅合在了一起,别具匠心。
B.首联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
C.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D.《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和抱负无成的怅恨,哀婉缠绵,动人心弦。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答张十一功曹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张十一,名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瘴:炎热的瘴气。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喧闹热烈的氛围。
B.“哀猿啼处两三家”一句,运用以声衬静,用猿的哀鸣之声打破山村的安静,衬托出山村的宁静。
C.领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以乐景衬乐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衬托出作者的闲适之情。
D.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E.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作者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
【小题2】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遼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直接正面写出了岳阳楼之高。
B.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想象新颖,有独创性,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C.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似乎是醉眼蒙胧中的幻景。
D.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小题3】颔联中“引”和“衔”两个字的运用一直为人所称道,试析它们的妙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解释文中重要实词。
(1)胜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举酒属客(《赤壁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张衡传》)
(3)穷
穷岛屿之萦回
响穷彭蠡之滨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无穷无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穷则独善其身
(4)益
老当益壮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苏武传》)
(5)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
恭疏短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而不发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叙事,说自己与朋友李录事境遇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羁旅中漂泊不定之苦。
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韵舒缓,都含有悲凉的情味。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离别时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 ,惜别之意尽显。
【小题2】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这首诗有两层结构,试作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