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以上两诗相比,描写塞外景物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2】《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21 08:02: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岑参①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江上阻风

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②顺治年闻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被诬陷叛乱,后两次下狱,十二年后,年近花甲时才被重新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诗前四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诗人滞留,舟泊岸边,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
B.宋诗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明写作者的行为,暗含作者的情绪,为后文做铺垫。
C.宋诗写瞿塘一语双关,表面写山势险要,长路漫漫,实际指仕途坎坷,终于峰回路转,来日可一展宏图。
D.宋诗后两句描写长江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新奇,将景色与心境巧妙结合,意蕴丰富。
【小题2】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五、其六)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其五)一诗先写两军对垒的形势,次写蕃军的遍地哭声,最后交代战斗情形,诗人按照实况的顺序安排,突出了戍边战士的昂扬斗志,骁勇善战。
B.从“暮雨旌旗湿未干”一句,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
C.“万箭千万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
D.两首诗都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诗意明朗,节奏明快,突出战斗的紧张气氛,而“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E. 两首诗都突出了战争的情形,“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小题2】这两首诗都描写战争,所用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