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每交兵,刻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计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送还之。
祜与陆抗对境,使命常通。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求药于祜,祜以成药与之,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抗每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节)
羊祜不附结中朝权贵,荀勖、冯紞之徒皆恶之。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清辩;祜不然之,衍拂衣去。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及攻江陵,祜以军法将斩王戎。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B.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C.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D.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谥,谥号,主要指古代历史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其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美谥如成、灵、炀等。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不同规定反映的是古代等级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他出镇南夏时,开办学校,安抚百姓,取军粮送绢偿还、打猎非己不取,深得百姓之心。
B.羊祜在朝中嫉恶如仇。他对堂甥王衍,也并不赞赏,甚至直言其败坏风俗、损伤教化。还依照军法斩了王衍的堂弟王戎。
C.羊祜对战时讲究信义。和吴人交战,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让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D.羊祜去世后许多人都哀悼他。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南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2)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2 10:0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阮籍宇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2)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 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3)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籍都亭奏记曰(__________)
(2)日而还(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释义。
(1)补吏之召,非所克(_____)
A忍受
B难堪
C胜任
D可以
(2)籍由是不世事(_____)
A赞许
B参与
C给予
D交往
【小题3】用“/”给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小题5】依据第(2)段内容,简要概括阮籍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傳玄,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郡上计吏再举孝廉,太尉,皆不就。州举秀才,除郎中。五等建,封鹑觚男。武帝为晋王,以玄为散骑常侍。及受禅,进爵为,加附马都尉。帝初即位,广纳直言,开不讳之路,玄及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玄上疏,诏报曰:“举清远有礼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乃使玄草诏进之。玄复上疏,帝下诏曰:“二常侍恳恳于所论,可谓乃心欲佐益时事者也。”俄迁侍中。初,玄进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泰始四年,以为御史中丞。时颇有水早之灾,玄复上疏,诏曰:“得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五年,迁太仆。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聊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虽不尽施行,而常见优容。转司隶校尉。献皇后崩于弘训宫,设丧位。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玄恚怒,厉声色而责谒者。谒者妄称尚书所处,玄对百僚而骂尚书以下。御史中丞庾纯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实,坐免官。

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寻卒于家时年六十二,谥曰刚。玄少时避难于河内,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玄初作内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沈。沈与玄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每开卷,未尝不叹息也。‘不见贾生,自以过之,乃今不及’,信矣!”其后追封清泉侯。

(选自《晋书·傅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寻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B.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寻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C.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寻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D.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寻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是在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志向的名字,它的意思和名有联系,或相近,或相反。
B.辟是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自汉代起实行,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确定是否任用。隋唐以后,主要实行科举制。
C.子是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位于王爵、侯爵、伯爵之后,男爵之前。因为傅玄曾进爵为子,所以他的作品集名为《傅子》。
D.受禅即接受禅让,此处指晋武帝司马炎接受魏元帝的禅让而称帝。禅让是传说中五帝时期帝位传承制度,如尧禅让于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玄性格刚直,缺乏容人之量。它曾和皇甫陶高声争论,被弹劾丢官;又因献皇后丧事上自已座次而斥责谒者,骂尚书,被弹劾不敬,受到惩罚。
B.傅玄直言进谏,受到皇帝赞赏。晋武帝初即位,他上疏建议举荐清远有礼之臣。泰始四年上疏谈论农业、水利、边防等事项,皇帝认为傅玄上奏的是国之大本。
C.傅玄任职太仆,应诏议论朝政。泰始五年,他升任太仆,当时西晋王朝农业多年歉收,羌人扰乱边疆,皇帝下诏众卿会议,他回答皇帝问话,议政激切直爽。
D.傅玄专注学问,著述丰富高深。他年少时求学专心,入仕后仍笔耕不辍,结集为《傅子》。对此,王沈既予以高度评价,又认为傅玄赶不上贾谊,令人叹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
(2)御史中丞庾纯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实,坐免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茂字成逊。建兴初,南阳王保辟从事中郎,又荐为散骑侍郎,皆不就。寻拜秦州刺史。太兴三年,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但受凉州牧。以兄子骏为武威太守。
岁余,茂筑灵钧台。武陵人阎曾夜叩门呼日:“武公注遣我来,日: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姑臧令辛岩以曾妖妄,请杀之。茂曰:“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吾过也,吾过也!”命止作役。
明年,刘曜攻韩璞于冀城。临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长,以县应曜,河西大震。茂谓参军陈珍日:“若刘曜长驱而至,计将何出?”珍日:“曜虽乘威怙众,恩德未行于下,又其内患未除,终不能旷日持久与我争衡也。珍请率弊卒数千以擒之。”茂大悦,以珍为平虏护军,率卒骑一千八百救韩璞。珍募发氐、羌之众,击曜走之。茂深嘉之,拜珍折冲将军。
凉州大姓贾摹,势倾西土。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太宁三年卒,临终,执骏手泣日:“昔吾先人以孝友见称。自汉初以来,世执忠顺。今虽华夏大乱.皇舆播迁,汝当谨守人臣之节,无或失坠。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上欲不负晋室.下欲保完百姓。苟以集事,岂荣之哉!”年四十八。
(选自《晋书·张茂传》,有删改
【注】武公:这里指晋武帝司马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B.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C.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D.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等。
B.“牧”这一职务起源极早。相传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牧是各州的行政长官。
C.河西泛指长江以西地区,在不同时期范围有所不同。汉武帝时,河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D.“华夏”最初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后来汉族自称“汉”,而“华夏”成为汉文化、古中国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茂淡泊功名。他多次推辞任命,曾推辞担任从事中郎、散骑侍郎、大都督等职。
B.张茂知错能改。阎曾劝他停止修筑灵钧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令停止T程。
C.张茂知人善任。张茂认同陈珍的分析,提拔陈珍为折冲将军,命他出征,获得胜利。
D.张茂心系朝廷。张茂自己一心效忠朝廷,临终时还嘱咐侄子张骏要效忠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
(2)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
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囊 ,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
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谦而婉,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余如故,谥曰烈。
(选自《晋书•良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絹与/都督谢而逍之/
B.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
C.质帐下都督先威考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逍之/
D.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絹与/都督谢而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很多,比如文中的“拜”“历”“迁”“入”等词语都有官职升迁的意思。
B.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賜。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胡威有功于晋朝,被授予“平春侯”。
C.“对”,在古代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如《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D.古代君主死后有谥号,大臣死后也可以有谥号。大臣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胡威的谥号“烈”就是朝廷賜予的。
【小题3】下列对职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砺名节,品格髙尚。他从京都到荆州看望父亲,路途遥远,只身骑驴前往。途中毎到一个客找,他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糜费之举。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商位恪守沽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贏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威父子为人通愤,珍惜名禅。胡质帐下的都督请假回家,刚好与胡威同路,常资助胡威,胡威为不贪便立,以绢相报。胡质为避嫌疑,对都督则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商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父。不知”;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
(3)吾少孤,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怀文少好玄理,善为文章,尝为楚昭王二妃诗,见称于世。丁父忧,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隐士雷次宗被征居钟山,后南还庐江。何尚之设祖道,文义之士毕集,为连名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元嘉二十八年,诞尝为广州,欲以怀文为安南府记室,先除通直郎。怀文固辞南行,上不悦。弟怀远纳东阳公主养女王鹦鹉为妾,元凶行巫蛊,鹦鹉豫之,事泄,怀文因此失调,为治书侍御史。时荧惑守南斗,上乃废西州旧馆,使子尚移居东城以厌之。怀文曰:“天道示变,宜应之以德,今虽空西州,恐无益也。”不从,而西州竟废。大明二年,迁尚书吏部郎,时朝议欲依古制置立王畿,扬州移居会稽,犹以星变故也。怀文曰:“苟人心所安,天亦从之。未必改今追古,乃致平壹。”又不从。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上又坏诸郡士族以充将吏,并不服役,至悉逃亡。加以严制不能禁,乃改用军法,得便斩之。莫不奔窜山湖,聚为盗贼。怀文又以为言。斋库上绢,年调钜万匹。绵亦称此,期限严峻。民间买绢一匹,至二三千,绵一两亦三四百,贫者卖妻几,甚者或自缢死。怀文具陈民困,由是绵绢薄有所减,俄复旧。五年,乃出为晋安王子勋征虏长史、广陵太守。明年,坐朝正,事毕,被遣还北,以女病求申。临辞,又乞停三日,讫犹不去。为有司所纠,免官。既被免,卖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迁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B.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C.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D.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指守丧期满,也叫除服。古人父母死后,子女一般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
B.祖道,是古代为出行者祭记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这里指为雷次宗饯行送别的宴会。
C.巫蛊,是起源于远古用以加害仇敌或为亲人祈福的巫术,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患等。
D.南斗,星宿名,即斗宿,有六颗星组成。在北斗里以南,形似古代舀酒的斗,故称南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怀文文采卓异。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玄理,擅长写作诗文,才华出众,受人推崇,曾创作楚昭王二妃诗,被当时的许多人称赞。
B.沈怀文关爱士民。当士族受到压制,被迫逃亡,甚至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时,当百姓被征收绢绵,家破人亡时,他都为之进谏。
C.沈怀文直言敢谏。对于皇上要废弃西州官署,将官署移往东城来镇压邪气,以及设置王畿、改扬州治所等举措,他都直言上谏,表示反对。
D.沈怀文耿直不阿。他屡次冒犯皇上,多次对皇上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使得皇上非常不高兴,因此招来灾祸被皇帝赐死,时年五十四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义之士毕集,为连名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
(2)怀文具陈民困,由是绵绢薄有所减,俄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