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选自《全唐诗》)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指作者十次上京赶考④裴回:一作“徘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B.“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作者自身景况。
D.“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E. 全诗语言不事雕琢,清新简朴却又能淡而有味,意境清旷又不失飘逸韵致。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黄鹤楼

崔颢

苦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水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尢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女子二人,皆幼。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剌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白肆于山水间/
B.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滙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C.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D.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白肆于山水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B.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本文中指先父。旧称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博学宏词: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始于唐,是为了解决科举出身后等待人仕所产生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之一。
D.葬:指安葬,安葬要进行葬礼。我国古代有五种礼制,包括凶礼、吉礼、军礼、宾礼、嘉礼;葬礼属于凶礼;婚礼属于吉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置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本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B.柳宗元被贬柳州,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
C.柳宗元俊才绝纶,名声早振时,达官贵人都争着和他交往,一旦被贬,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作者对此表达了深沉的愤慨。
D.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倾注了丰沛的情感,也融入了对柳宗元做人与做文、做人与做官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

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B.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C.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D.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又名岱宗,岱岳,古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天地。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即继承,接续,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C.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因称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为“弱冠”。
D.露布指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也指官府间不加缄封的文书。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须陀战功累累,多次因功加官受赏。他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凭军功拜任仪同将军;随杨素平定汉王作乱,加任开府;击败王薄后,皇帝不但下诏赞美表扬,还命令使者画出须陀相貌来进奏。
B.张须陀能心系百姓,冒死帮助百姓。他担任齐郡丞时,正遇上战争,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他不顾下属反对,不等皇帝下令就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后上表。
C.张须陀勇决善战,能以少胜多。他两次击败王薄并俘获大量战利品,其中第二次率两万骑兵步兵大败王薄十几万大军;在和裴长才的战斗中更是亲率五名骑兵打败了对方两万兵众。
D.张须陀作为一名将领,能为下属拼命,很得军心。在荥阳之战中,他中了李密埋伏,自己已突围而出,看到士兵不能全部冲出包围,又多次跃马进入包围解救他们,下马战死后,士兵为他悲痛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2)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梦天
李贺①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②三山③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④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①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因避父晋肃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一生失意,郁郁而死。②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③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④齐州:中州,即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
(1)下列对诗作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诗与诗人的另一首作品《李凭箜篌引》在体裁上一样,都是古体诗。
B.本诗写诗人梦中上天游历月宫的情景,前四句主要写漫游天空,进入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
C.全诗通过对月宫亮丽多姿、绚烂多彩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神往月宫仙境的主旨。
D.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虽是梦,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以幻写真,启发人们这样的道理: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2)《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请说说最后两句妙在何处。
(3)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艺术特色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医精诚
【唐】孙思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____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____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______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____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来尚矣 尚:久远
B.则市而用之     市:购买
C.自矜己德 矜:夸耀
D.偶然治瘥一病   瘥:疾病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能____难精者也
②____知天下无方可用
③兹乃人神之____共耻
④又不得____彼富贵
A.乎 且 于 以
B.之 且 所 而
C.之 乃 所 以
D.乎 乃 于 而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B.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C.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D.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小题4】以下行为分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文中“大医精诚”之德的一组是(   )
①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②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③杀生求生,损彼益己   ④自逞俊快,邀射名誉
⑤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⑥恃已所长,经略财物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诚于患者,心系苍生。
B.大医对病人,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异族,是愚笨还是聪明的,都一视同仁,有像对待至亲的想法。
C.大医要有博爱之心,不能杀生求生,如遇危急情况,要等这个活物死了再买来用,否则,就是人类的大敌。
D.本文言辞恳切,既给学医者明确了做医生的准则,也批评了一些医人自以为是,夸耀己德,诋毁他人,猎取名利等坏毛病。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2)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3)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受禅,为太府卿。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二年,权监吴郡,寻征复本职。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废帝即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以疾授金紫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其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指官员升职;左迁,指官员降职。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迁为太史令”,指升任太史令的职务。
B.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C.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延续。汉献帝开始设置左右仆射。唐、宋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宰相。
D.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种对父母极为孝顺。因为父亲去世,他放弃了官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
B.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C.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
D.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
(2)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崔 颢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注】①单(chán)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③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
B.“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
C.颔联细致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
D.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
E. 从“塞”“驿”“胡沙”等字词,可看出本诗作为边塞诗的“塞垣景象”,语言质朴,格调刚健高昂,风骨凛然。
【小题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磨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②“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③“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小题1】【小题2】下面各项对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
B.三、四句所写的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是以寂寞悲凉之景村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
C.作者把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麾下偏裨万户候”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副将封候,后写老将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老将对功名的渴望之情。
E. “身经大小百余战“的老将无法封侯的遭遇,诗中虽然未有明言,但最后引用苏武的典故是含有深意的。
【小题3】【小题4】诗中尾联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