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

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B.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C.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D.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又名岱宗,岱岳,古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天地。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即继承,接续,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C.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因称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为“弱冠”。
D.露布指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也指官府间不加缄封的文书。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须陀战功累累,多次因功加官受赏。他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凭军功拜任仪同将军;随杨素平定汉王作乱,加任开府;击败王薄后,皇帝不但下诏赞美表扬,还命令使者画出须陀相貌来进奏。
B.张须陀能心系百姓,冒死帮助百姓。他担任齐郡丞时,正遇上战争,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他不顾下属反对,不等皇帝下令就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后上表。
C.张须陀勇决善战,能以少胜多。他两次击败王薄并俘获大量战利品,其中第二次率两万骑兵步兵大败王薄十几万大军;在和裴长才的战斗中更是亲率五名骑兵打败了对方两万兵众。
D.张须陀作为一名将领,能为下属拼命,很得军心。在荥阳之战中,他中了李密埋伏,自己已突围而出,看到士兵不能全部冲出包围,又多次跃马进入包围解救他们,下马战死后,士兵为他悲痛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2)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3 10:0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B.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C.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D.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小题2】下列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 令闻:美好的名声
B.斩之右阙下,以三吴 谢:谢罪
C.天下富室。 课:征收赋税
D.富强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坐:犯罪、判罪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隋炀帝年少时聪慧且外表英俊,擅长写文章,为人深沉稳重,是朝廷和民间都信服期待的人。
B.隋炀帝生性狡诈诡谲,凡他宠爱的人,都不让人知道他的欲望。每到一处,当地的郡县管理,都争着给他进献美食,进献得多的就得到提拔升官,进献得少的简陋的就被判罪。
C.史学家引用《尚书》中的话,认为隋炀帝后来遭遇黎民愤怒怨恨,国家败亡土崩瓦解,自己被擒,都是因为他自己欲望没有节制,掩饰奸邪过错导致的结果。
D.隋炀帝善于伪装,在隋文帝到他府第时,见到他的乐器大多断了弦且蒙上尘埃,就好像没有使用一样,隋文帝认为他不喜好歌舞乐妓,对此很欣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矣。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为,皆取遂意,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福祉)    故其垂拱岩廊 (喻指轻易)
B.凡百元首,承天命 (大)    所言矣  (确实,真实)
C.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迫切)    顷年已来,微有放(矜持)
D.虽之以严刑 (督责)    或抑情从谏 (纵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长者   皆欲传万代
B.德不厚思国之治 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
C.斯亦伐根求木茂 岂不居万乘之尊
D.载舟覆舟,宜深慎。 欲有为,皆取遂意
【小题3】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第一段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用了两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喻证积累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
B.“谏”有“规过、劝善”的意思,古代专指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疏”原本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
C.选文二第二段指出太宗执政后期“志在嬉游,荒于政事”,并点明其原因是骄傲放纵,做事任性随意,不如早先那样刻苦努力。
D.两篇选文,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恃功自傲,纵情嬉游”,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程现代汉语。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居州郭。由是人情险被,妄起风谣,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

(摘自《隋书·梁彦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庶使有感/朕心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B.庶使有感朕心/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C.庶使有感朕心/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D.庶使有感/朕心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称太学生。
B.解褐,又称“释褐”。“褐”指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解褐”即脱去布衣服,入朝为官。
C.受禅,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传位的叫“封禅”,被传位的叫“受禅”。
D.课,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幼年聪慧,性情醇厚。幼年时就涉猎经史、待人以礼。他的父亲很看重他,经常对人说梁彦光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深得皇帝赞赏。他历任华州刺史、秘书郎、舍人上士、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曾不止一次受到皇帝封赏。
C.梁彦光生性执着,不肯屈服。任职相州时,他被人嘲笑没有治理才能,并因此而被免官,但后来他自请再回相州,终使相州教化大行。
D.梁彦光公而忘我,注重教化。针对相州人诡变多诈的情况,他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琮字温文,性宽仁,有大度,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兼善弓马,遣人伏地著帖,琮驰马射之,十发十中,持帖者亦不惧。初封东阳王,寻立为梁太子。及嗣位,上赐玺书曰:“彼之疆守,咫尺陈人,水潦之时,特宜警备。陈氏比日虽复朝聘相寻,疆埸之间犹未清肃,唯当恃我必不可干,勿得轻人而不设备。朕与梁国,积世相知,重以亲姻,情义弥厚。江陵之地,朝寄非轻,为国为民,深宜抑割,恒加饘粥,以礼自存。”又赐梁之大臣玺书,诚勉之。时琮年号广运,有识者曰:“运之为字,军走也,吾君将奔走乎?”其年,琮遣大将军戚昕以舟师袭陈公安,不克而还。征琮叔父岑入朝,拜为大将军,封怀义公,因留不遣。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琮所署大将军许世武密以城召陈将宜黄侯陈纪,谋泄,琮诛之。后二岁,上征琮入朝,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京师,江陵父老莫不陨涕曰:“吾君其不反矣!”上以琮来朝,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之。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上遣左仆射高颎安集之,曲赦江陵死罪,梁二主各给守墓十户。拜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炀帝嗣位,以皇后之故,甚见亲重。拜内史令,改封梁公。琮之宗族,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琮性淡雅,不以职务自婴,退朝纵酒而已。内史令杨约与琮同列,帝令约宣旨诫励,约复以私情喻之。琮答曰:“琮若复事事,则何异于公哉!”约笑而退。约兄素,时为尚书令,见琮嫁从父妹于钳耳氏,因谓琮曰:“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适妹钳耳氏乎?”琮曰:“前已嫁妹于侯莫陈氏,此复何疑!”素曰:“钳耳,羌也,侯莫陈,虏也,何得相比!”素意以虏优羌劣。琮曰:“以羌异虏,未之前闻。”素惭而止。琮虽羁旅,见北间豪贵,无所降下。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复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由是忌之,遂废于家,未几而卒。赠左光禄大夫。

(选自《隋书·萧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B.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C.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D.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聘,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
B.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C.仆射,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汉代职权渐重,分左右仆射,魏晋后相当于宰相职位,南宋后废。
D.缌麻,为中国旧制丧服名。古代以亲疏为标准分丧服为五个等级,缌麻是最重的一等,服用细熟麻布做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琮文武双全,骑射俱佳。他博学多才,让人趴在地上拿着箭靶,御马连射十发皆中,拿箭靶的人丝毫不害怕。
B.萧琮深受皇恩,极为器重。登上梁国王位后,隋炀帝特意写信给他,提醒他要居思安危,提高对陈国的防备。
C.萧琮性情淡泊,不喜朝务。退朝后放纵饮酒,皇上下召让杨约告诫他,杨约以私人感情规劝他,却被萧琮婉拒。
D.萧琮平等待人,生性豁达。杨素认为胡虏属于优等,羌族属于劣等,萧琮却回答从未听闻,让杨素感到羞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陵父老莫不陨涕曰:“吾君其不反矣!”
(2)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适妹钳耳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