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整首诗诗人从望长安而写到夔府,再从夔府写到追忆长安,循环往复,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每依北斗望京华”,描绘了夔州城在夕阳中孤独矗立的情景,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埋下伏笔。 |
B.“画省香炉违伏枕”,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伏枕有病,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
C.“山楼粉堞隐悲笳”,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 |
D.尾联月亮从照着藤罗移到映照着洲前芦荻花上,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又展现出夔州宁谧的秋色。这两句以景结情,含有无限情思。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①对雨②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曲江①对雨②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
B.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
C.“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
D.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
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小题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
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
C.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
【小题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古诗词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①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
【小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①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
【小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E. 前三联从不同的角度,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描写,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
【小题2】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有何寓意?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子生长迅速,所以能够看到它逐渐“出墙”,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
B.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的渐进过程。“晚”字说明作者流连忘返,不觉已经天晚。 |
C.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阴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
D.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 |
【小题2】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有何寓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①。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①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此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设想奇特,形象鲜明,怨愤之情溢于言表,怒目圆睁、气峻难平地抒发内心之悲。
【小题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二句历来为人称道,司马光更是赞“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奇绝无对,请赏析此二句的妙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①。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①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前小序中“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此句乃诗人因病辞官,由京赴洛,寄悲情于金铜仙人,表达亡国之痛。 |
B.诗中“茂陵刘郎秋风客”“衰兰送客咸阳道”两句中的“客”均指金铜仙人,也是自己。人都是天地间匆匆过客,书法韶华易逝、人生难久的感慨。 |
C.诗前四句,通过金铜仙人观察的角度,描绘了一幅荒凉、凄清、冷落、悲凉的景象。 |
D.“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奇妙,把金铜仙人的眼泪比作铅水,既符合铜人的物性,又赋予了铜人人性,眼泪的沉重正是内心的沉重。 |
【小题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二句历来为人称道,司马光更是赞“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奇绝无对,请赏析此二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小题1】从全诗看,“春生”时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结合文句分析。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小题1】从全诗看,“春生”时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结合文句分析。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清平调》: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于沉香亭,曾召李白作《清平调》三首。其中有“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高力士以为李白以“飞燕”比杨玉环。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清平调》: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于沉香亭,曾召李白作《清平调》三首。其中有“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高力士以为李白以“飞燕”比杨玉环。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通五经 通: 通晓 |
B.白益傲放 益: 更加 |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 开辟 |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
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 |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
D.白长笑而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A.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
B.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
C.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
D.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
A.李白名字的,与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有关。李白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性格豪放,有任侠之气,轻财好施。 |
B.贺知章非常欣赏李白的诗才,赞叹李白是被贬于人间的仙人。后来贺知章推荐,唐玄宗召见,李白步入仕途,供奉翰林。 |
C.在朝廷上,李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绝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
D.在并州,郭子仪认为李白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奇异之人。后来李白被关进监狱,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下旨把李白流放到夜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