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
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C.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E. “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小题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24 01:0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③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⑤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表现了自己飘泊异地、孤苦无依的处境;结末借咏怀古人庾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情感深切真挚。
B.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C.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不见楼台,只有日月高悬。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D.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庾信来咏怀。结构上承上启下。
E. 尾联承接上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意在表明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才诗动江关,赢得名声。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