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②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这首七律是柳宗元被贬初到柳州之时写的。②尾联中的“共来”:公元805年因王叔文革新失败,与之相关的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被贬到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概括这首诗抒发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登柳州城楼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②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这首七律是柳宗元被贬初到柳州之时写的。②尾联中的“共来”:公元805年因王叔文革新失败,与之相关的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被贬到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概括这首诗抒发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
晚次鄂州[注]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时值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途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写了这首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尾联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晚次鄂州[注]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时值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途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写了这首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犹”字,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
B.颔联用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所感,写的是船中常景,是看惯了的舟行生活,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
C.颈联“逢”字,将“愁鬓”与“秋色”熔于一炉,移愁情于秋色,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乐景哀情,愁绪倍增。 |
D.“万里归心对月明”,作者借“明月”言乡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 刘 昱①
李 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②,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注】①刘昱:作者的友人。②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诗意直白,不落窠臼,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法相同,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送 刘 昱①
李 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②,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注】①刘昱:作者的友人。②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开头就是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 |
B.“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歌却故意用问句形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 |
C.“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话泛泛写景,给人以清新之感,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 |
D.这首诗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以临风寒苇轻点别绪,以秋江白浪,抒发豪情,描写肃杀而又雄壮的分别场景和离别氛围。 |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法相同,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首春逢耕者
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注】唐永贞元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作此诗。
(1)诗歌前八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诗的后八句既写出作者的痛苦,又写出高于-般封建士大夫的情操。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
首春逢耕者
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注】唐永贞元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作此诗。
(1)诗歌前八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诗的后八句既写出作者的痛苦,又写出高于-般封建士大夫的情操。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
B.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
C.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D.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A.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东汉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
B.禄俸秩薪指古代文武官吏所得的俸禄,它与官员职位的高低有关,随着时代与制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
C.常侍是中常侍的简称,是皇帝侍从,其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
D.“迁”“进”“加”“拜”“征”等词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 |
A.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他担任荥阳太守,主持建造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河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 |
B.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进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
C.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赵王司马伦辅政,命傅祗为中书监,仍然担任常侍,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王戎、陈准等人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属于没有忧虑的人了。 |
D.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代理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
(1)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夜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晋窦滔妻苏氏。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言简意赅。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乌夜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晋窦滔妻苏氏。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乌夜啼”为唐时词牌,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的相思之苦,李白此诗主题与其正相似。 |
B.“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乌鸦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人听了不免惆怅。 |
C.第一句突出了城边景色之暗淡,奠定了诗歌的感伤基调。 |
D.“碧纱如烟隔窗语”一句写女主人公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听外面树枝上乌鸦乱语的情景。 |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成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日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5】把文段一、文段二、文段三、文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2)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3)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4)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
(5)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成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日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器爱之 器:器重 |
B.尔朱外贼天下 贼:窃取 |
C.实无出教先 出:超出 |
D.以子城未克 克:攻破 |
A.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
B.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
C.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
D.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
A.“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
B.“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代开始设置,明代废止。 |
C.“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
D.“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
A.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
C.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
D.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
(1)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2)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3)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4)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
(5)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其父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2)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其父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愠不形于色 形:表现 |
B.仆卧中路 仆:仆人 |
C.会叔父昙下诏狱 会:适逢 |
D.各赍酒肴以送劢 赍:带着 |
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
B.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里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
C.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通常“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超迁”表示贬官。 |
D.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代,“敕”字通常与皇权联系在一起,如“敕符”指的是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
A.萧劢为子至孝。为母亲守孝时他悲伤过度几乎不能操办丧事,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 |
B.萧劢为政有方。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赴广州任职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 |
C.萧劢为官清廉。他到广州任职后,革除此前官员的贪婪积弊,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外国商船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
D.萧劢大度博学。随从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拿书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
(1)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2)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南连武功山.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应诏入京时,可谓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②太白,太白星。③天关,作者想象中的天界门户。④武功,武功山。
【小题1】“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小题2】“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几句作者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南连武功山.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应诏入京时,可谓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②太白,太白星。③天关,作者想象中的天界门户。④武功,武功山。
【小题1】“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小题2】“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几句作者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节选)
杜甫
诵诗浑游衍①,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②,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涬③,飞动摧霹雳。陶谢不枝梧④,风骚共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⑤。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注;①游衍:从容貌,优游宽衍也。②捶钩:喻功之纯熟。③溟涬:天体未成前的浑然造化。④枝梧:犹云抵挡.⑤紫燕、翠驳:传说中的骏马神兽。
【小题1】诗歌前八句在描写许十损自诵其诗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歌最后四句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叹许十损的才华?请简要分析。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节选)
杜甫
诵诗浑游衍①,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②,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涬③,飞动摧霹雳。陶谢不枝梧④,风骚共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⑤。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注;①游衍:从容貌,优游宽衍也。②捶钩:喻功之纯熟。③溟涬:天体未成前的浑然造化。④枝梧:犹云抵挡.⑤紫燕、翠驳:传说中的骏马神兽。
【小题1】诗歌前八句在描写许十损自诵其诗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歌最后四句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叹许十损的才华?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