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
晚次鄂州[注]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时值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途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写了这首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犹”字,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用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所感,写的是船中常景,是看惯了的舟行生活,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C.颈联“逢”字,将“愁鬓”与“秋色”熔于一炉,移愁情于秋色,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乐景哀情,愁绪倍增。
D.“万里归心对月明”,作者借“明月”言乡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
E. 尾联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29 04:0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也。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姊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及路养败,摩诃归侯安都。武帝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稍解去,安都乃免。太建五年,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摩诃谓明彻曰:“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虏矣。”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中,水路遂断,周兵益至。摩诃又请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驱驰前后,必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夜发,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及宣帝崩,始兴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后主,遂奔东府城。摩诃入受敕,乃率马步数百趣东府城,斩之。以功授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隋总管贺若弼袭京口。员明禽摩诃以送弼,弼以刀临颈,词色不挠,乃释而礼之。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隋文帝闻摩诃抗答贺若弼,曰:“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从汉王谅诣并州,同谅作逆,伏诛,年七十三。摩诃讷于言,恂恂长者。至于临戎对寇,志气奋发,所向无前。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猎,无日不畋游。及安都征伐,摩诃功居多。
(选自《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B.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C.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D.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郊坛,古代为祭祀筑的土坛,文中萧摩诃随侯安都在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御敌。
B.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此处指萧摩诃杀伤周军很多。
C.敕,汉时凡是尊长或官长对子孙或僚属的告诫,皆称为敕;此处专指皇帝的诏书。
D.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而体犹未壮,故称之为弱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摩诃幼年失父,长而有勇。他几岁时父亲就死了;在侯安都坠马被围的情况下,萧摩诃单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被杀散,侯安都才幸免于难。
B.萧摩诃善于谋划,积极进谏。他进谏吴明彻趁敌人营栅未筑好赶紧攻打,可惜未被采纳,战局陷入被动;他又进谏吴明彻并率先突围,才得以保全。
C.萧摩诃忠于旧主,视死如归。他率人斩杀了曾砍死后主的叔陵;贺若弼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神色不变,语调不软,为了见旧主,纵死而无惧。
D.萧摩诃恭谨温和,却屡立战功。他不善言谈,恭谨温和,德高望重;而在临阵对敌时,却勇气勃发,所向无前,随安都出兵征伐时,摩诃立功占多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虏矣。
②隋文帝闻摩诃抗答贺若弼,曰:“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