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B.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C.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D.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东汉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禄俸秩薪指古代文武官吏所得的俸禄,它与官员职位的高低有关,随着时代与制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C.常侍是中常侍的简称,是皇帝侍从,其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D.“迁”“进”“加”“拜”“征”等词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他担任荥阳太守,主持建造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河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
B.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进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C.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赵王司马伦辅政,命傅祗为中书监,仍然担任常侍,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王戎、陈准等人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属于没有忧虑的人了。
D.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代理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8 03:3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徒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B.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C.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D.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辟”意为召见并授与官职,如《后汉书·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拜”“除”都可表授职之意。“出”“出宰”则表职位升迁。
B.古代十日为旬,《逍遥游》中“旬有五日”即十五天,而《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则指古代官员十天休息一天的“旬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语。
D.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文章用“不开一言”与“喜怒不形于色”照应,又写阮籍善于避祸自保,凸显了他个性中处事阴险狡猾的一面。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2)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审,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实情,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常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寻转中书侍郎。因丁母忧。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留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今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选自《晋书·曹摅传》,有删改)
注:①姑:婆婆。②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置于官署前,以为路障。③国:诸侯的封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B.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C.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D.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古代中央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东汉时与管民政的司徒、管监察的司空并称为三公,分别开府置僚佐。
B.适,本意是往,至。女子到夫家即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出嫁,也称“归”、“嫁”、“许字”等。
C.岁夕,夕是暮的意思,岁夕即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在古代,“元”是一年的开始,“元夕”旧指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相当于“晦”。
D.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即遭逢居丧。朝廷命官须辞职返乡,为父母守孝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摅明察秋毫,断案精准。先是详细调查并洗刷临淄某寡妇的冤情,后又迅速锁定宫门行马失窃案的犯罪嫌疑人。
B.曹摅为人宽厚,体恤百姓。他视察监狱的时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死囚们回家过年,死囚都没有违约,全县的人都叹服其仁德。
C.曹摅忠君爱国,见识高远。齐王同辅政时流露出回归齐地的想法,曹摅希望齐王能够留下来匡振时艰,选拔英才。
D.曹摅英勇杀敌,壮烈牺牲。他担任征南司马时,奉命讨伐流人王逌等,在郦县兵败牺牲,故旧百姓纷纷前来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审,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2)此虽小人,义不吾负,自为诸君任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第文后各题。
庾敳传
(唐)房玄龄
①敳字子嵩。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心,从容酣畅,寄通而已。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雅重之。
②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善《老》《庄》,时人以为王弼之亚。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②瘐子嵩”。象后为太傅主簿,任事专势。敳谓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
③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④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于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堕机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因曰:“不可以小人之度君子之心。”
⑤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选自《晋书》卷五十·庾敳(ái)传,有删节)
(注)
①东海王越:司马越,时为东海王,
②何必减:未必比……差。
③礧砢:读léi luǒ,原指树术多节,这里比喻人才卓越。
④间:非难,诋毁。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未尝以事心 (___)
(2)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老》《庄》(___)
(3)人士多为所(___)
(4)不可以小人之度君子之心 (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处众人中,居然独立
B.敳在其中,常自袖手
C.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
D.都官从事温峤奏之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
(2)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
【小题4】第①段说庾敳“有远韵”,由全文内容可知,庾敳的“韵”是指他□□□□的风度。
【小题5】对郭象和温峤的评价表现了庾敳对待人才的态度,请对此进行概括并简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少袭父爵,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康帝为镖骑将军,召补功曹,出为宛陵令。后出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母忧去职。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初至,主薄请。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余无所讳。”寻加中书监,固让,经年床拜。复加征虏将军,进都督扬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卫将军、并冀幽平四州大中正,刺史如故。寻迁散骑常侍、尚书令,将军如故。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媚于坦之。及还家省父,因言温意。述大怒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谢安亦叹美之。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比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禄賜皆散之亲故,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太和二年,以年迫悬车,上疏乞骸骨,不许,述竟不起。三年卒,时年六十六。

(节选自《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B.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C.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D.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即避讳,就是不直称尊长的名字,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B.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后历代相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尊君,是尊称,文中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和“家君”、“令尊”一样。
D.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借指七十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述被王导征召为官,因不满周围人对王导一味逢迎,便直言陈述看法,王导称谢,由此可见王述率直。
B.在为母亲守丧期满后,王述任扬州刺史,后被加封中书监、征虏将军等职位,王述有时推辞,有时接受。
C.桓温希望与王坦之结为儿女亲家,王坦之告知父亲,事情遭到王述严词拒绝,王述认为不应该攀附权贵。
D.王述任宛陵令时接受了别人馈赠的许多礼物,被王导批评,但后来在多地任职,为官清廉,受到众人赞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
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