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①〔丹凤城〕此指长安。②〔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小题1】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实写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
B.诗的前六句诗人充满同情地描述了思妇的丈夫常年戍守边关而不归,到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内心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
C.中间两联对偶工致,不但句对,而且词组也对,“白狼河”与“丹凤城”均为地名,“白”和“丹”均为颜色、“狼”和“凤”均为动物,构成律诗中的工对。
D.全诗通过一个少妇秋夜思念戍边丈夫的生活剪影向读者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给一个原本可能是幸福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画面。
E.尾联中夜空的明月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帏帐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望月怀人,这月光更能引起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下题。

陈棱字长威。祖硕,以渔钓自给。父岘,少骁勇,事章大宝为帐内部曲。告大宝反,授谯州刺史。陈灭,废于家。高智慧、汪文进等作乱江南,庐江豪杰亦举兵相应,以岘旧将,共推为主。岘欲拒之,棱谓岘曰:“众乱既作,拒之祸且及己。不如伪从。别为后计。”岘然之。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上其事,拜上大将军、宣州刺史,封谯郡公,邑一千户,诏彻应接之。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寻领乡兵。

炀帝即位,授骠骑将军。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后三岁,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棱率众登岸,遣镇周为先锋。其主欢斯渴刺兜遣兵拒战,镇周频击破之。棱进至低没檀洞,其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拒战,棱击败之,斩老模。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渴剌兜率众数千逆拒,棱遣镇周又先锋击走之。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渴刺兜背栅而阵。棱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渴剌兜自以军疲,引入栅。棱遂填堑,攻破其栅,斩渴刺兜,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帝大悦,进棱位右光禄大夫,武贲如故,镇周金紫光禄大夫。

辽东之役,以宿卫迁左光禄大夫。明年,帝复征辽东,棱为东莱留守。杨玄感之作乱也,棱率众万余人击平黎阳,斩玄感所署刺史元务本。寻奉诏于江南营战舰。至彭城,贼帅孟让众将十万,据都梁宫,阻淮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

棱后为李子通所陷,奔杜伏威,伏威忌之,寻而见害。

(节选自《隋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伪从,别为后计 伪:假装
B.往往诣军中贸易 诣:到……去
C.据都梁宫,阻淮为固 固:固守
D.棱潜于下流而济 济:渡河
【小题2】下列全都能表现陈棱东征流求国十分艰苦的一组是
①炀帝即位,授骠骑将军   ②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   ③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   ④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   ⑤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棱父亲陈岘年轻时骁勇善战,后庐江郡地方豪杰发动军队起事时,大家推举陈岘为主帅。
B.隋炀帝时,陈棱与张镇周调动军队一万多人,去攻流求国,行军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
C.隋炀帝时,陈棱率领化装成商船的战舰攻打流求国,他任命张镇周为先锋,自己则率兵击败了小王欢斯老模,并杀死了欢斯老模。
D.陈棱斩杨玄感部将元务本,率兵大破孟让,因功劳大而被赐给爵位信安侯,后被杜伏威害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
(2)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杜牧《早雁》,然后回答问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诗人的“知雪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
B.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一位女子的诗,诗中描绘了离别后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愁思。
C.从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怜惜世间万物,因为芭蕉不舒展,丁香不开放而忧愁。
D.这首诗写思妇之离愁,是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
E. 丁香既指眼前所见之景,也喻指诗中的人物,“丁香结”写其愁怨与思念。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怀文少好玄理,善为文章,尝为楚昭王二妃诗,见称于世。丁父忧,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隐士雷次宗被征居钟山,后南还庐江。何尚之设祖道,文义之士毕集,为连名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元嘉二十八年,诞尝为广州,欲以怀文为安南府记室,先除通直郎。怀文固辞南行,上不悦。弟怀远纳东阳公主养女王鹦鹉为妾,元凶行巫蛊,鹦鹉豫之,事泄,怀文因此失调,为治书侍御史。时荧惑守南斗,上乃废西州旧馆,使子尚移居东城以厌之。怀文曰:“天道示变,宜应之以德,今虽空西州,恐无益也。”不从,而西州竟废。大明二年,迁尚书吏部郎,时朝议欲依古制置立王畿,扬州移居会稽,犹以星变故也。怀文曰:“苟人心所安,天亦从之。未必改今追古,乃致平壹。”又不从。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上又坏诸郡士族以充将吏,并不服役,至悉逃亡。加以严制不能禁,乃改用军法,得便斩之。莫不奔窜山湖,聚为盗贼。怀文又以为言。斋库上绢,年调钜万匹。绵亦称此,期限严峻。民间买绢一匹,至二三千,绵一两亦三四百,贫者卖妻几,甚者或自缢死。怀文具陈民困,由是绵绢薄有所减,俄复旧。五年,乃出为晋安王子勋征虏长史、广陵太守。明年,坐朝正,事毕,被遣还北,以女病求申。临辞,又乞停三日,讫犹不去。为有司所纠,免官。既被免,卖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迁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B.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C.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D.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指守丧期满,也叫除服。古人父母死后,子女一般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
B.祖道,是古代为出行者祭记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这里指为雷次宗饯行送别的宴会。
C.巫蛊,是起源于远古用以加害仇敌或为亲人祈福的巫术,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患等。
D.南斗,星宿名,即斗宿,有六颗星组成。在北斗里以南,形似古代舀酒的斗,故称南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怀文文采卓异。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玄理,擅长写作诗文,才华出众,受人推崇,曾创作楚昭王二妃诗,被当时的许多人称赞。
B.沈怀文关爱士民。当士族受到压制,被迫逃亡,甚至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时,当百姓被征收绢绵,家破人亡时,他都为之进谏。
C.沈怀文直言敢谏。对于皇上要废弃西州官署,将官署移往东城来镇压邪气,以及设置王畿、改扬州治所等举措,他都直言上谏,表示反对。
D.沈怀文耿直不阿。他屡次冒犯皇上,多次对皇上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使得皇上非常不高兴,因此招来灾祸被皇帝赐死,时年五十四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义之士毕集,为连名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
(2)怀文具陈民困,由是绵绢薄有所减,俄复旧。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1)联系全诗,概括诗人“心常怯”的原因。
(2)赏析颔联“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的艺术效果。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小题1】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③落山路,枳花④明驿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⑥满回塘。
[注]①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山,在今陕西商县境内。②铎:指车上的铃铛。③槲叶:叶片很大,冬枯春落。④枳花:早春开花呈白色。⑤杜陵:长安城南的地名。⑥雁:均为水鸟。
(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那一句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举出一例即可)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桃花

罗隐①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②,半里红欹宋玉墙③。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注]①罗隐: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因其诗文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人进士不第,耐改名隐。②文君酒:语出“文君当垆,相如漆器”的故事。③宋玉墙: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登墙窥臣三年”之句。
【小题1】下列诗句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暖触衣襟漠漠香”,中“漠漠”一词引人联想,写出了春天桃花灼灼其华,袅袅其香的特点。
B.“间梅遮柳不胜芳”,一句,通过桃花和梅柳的对比,映衬出桃花可以和梅柳相媲美。
C.颔联两句用典,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其红艳的外表堪比美女。
D.颈联两句写出了桃花尽曰无人欣赏,经过春雨之后芳华飘零即逝的冷落凄凉。
E.桃花艳而易凋,常喻薄命佳丽,本诗大赞其味香、态美、色艳,实属独辟蹊径之作。
【小题2】全诗借桃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