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

【小题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B.②③C.④⑤D.②④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以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D.然秦以区区之地,序八州而朝同列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
【小题4】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蓄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小题5】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19 01:4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杜诗首句点明时间“两竿落日”,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B.杜诗前两句诗纯写景物。诗人所选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但本诗的情调却十分开朗,给人轻快愉悦之感。
C.杨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初夏的一个傍晚到荷池边纳凉的情景,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D.杨诗第一、二句里含有一典故,楚人宋玉《风赋》云:“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诗人对此是化用其意。
E. 两首诗均以“荷”作为吟咏对象,但呈现出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这与杜牧生活在晚唐,杨万里辞官回家,闲居乡里等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品鉴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小题2】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