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3】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理解: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小题1】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全诗的中心——“悲秋”。 |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理解: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理解: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理解: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眺望(一作“鹦鹉洲①即事”)
崔涂②
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
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
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
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
【注】①东汉末年,才子祢衡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到荆州刘表处,又因轻慢刘表,转寄于江夏太守黄祖门下。黄祖的长子黄射曾在江中沙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即席写成著名的‘鹦鹉赋’,鹦鹉洲从此得名。后祢衡因讥讽黄祖被杀,葬于鹦鹉洲。②崔涂:唐末诗人,进士,曾屡遭谗毁,仕途不顺,终生漂泊。
【小题1】诗的首联有何作用?
【小题2】诗人在后三联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眺望(一作“鹦鹉洲①即事”)
崔涂②
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
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
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
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
【注】①东汉末年,才子祢衡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到荆州刘表处,又因轻慢刘表,转寄于江夏太守黄祖门下。黄祖的长子黄射曾在江中沙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即席写成著名的‘鹦鹉赋’,鹦鹉洲从此得名。后祢衡因讥讽黄祖被杀,葬于鹦鹉洲。②崔涂:唐末诗人,进士,曾屡遭谗毁,仕途不顺,终生漂泊。
【小题1】诗的首联有何作用?
【小题2】诗人在后三联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①。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②,还归细柳营③。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①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②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③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小题1】这首诗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
【小题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①。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②,还归细柳营③。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①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②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③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小题1】这首诗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
【小题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项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1)。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2)醉,狂歌五柳前。
【注】(1)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2)接舆,春秋时期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国。
【小题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首联和颈联写景,颔联和尾联写人,全诗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小题2】“寒山转苍翠”一句中,“转”字用得十分精妙,说说其妙处。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1)。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2)醉,狂歌五柳前。
【注】(1)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2)接舆,春秋时期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国。
【小题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秋水日潺湲:时值寒秋,山间泉水日复一日地缓慢流淌,潺潺作响,着一“日”字,令人感觉到它始终如一的永恒。 |
B.倚杖柴门外:刻画的是裴秀才的形象。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是典型的田园风物,表现了隐居生活。 |
C.“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写原野暮色,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此句历来为人称道。 |
D.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通过运用“接舆”和“五柳”两例典故,主要表达了作者不事权贵的思想。 |
【小题2】“寒山转苍翠”一句中,“转”字用得十分精妙,说说其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 |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
C.“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句可见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给杜甫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 |
D.尾联“鲲鹏”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其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表现自己对前途的绝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予都督。天和中,除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武帝平齐,迁上开府,进爵成安郡公,邑千二百户,别封一子县公。宣政元年,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高祖作相,王谦举兵于蜀,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文帝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郡公。开皇二年,突厥可汗率众十余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槃,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匈奴惮之,不敢窥塞。复转荆州总管,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余,卒官。谥曰威。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谦举兵于蜀,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
(2)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予都督。天和中,除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武帝平齐,迁上开府,进爵成安郡公,邑千二百户,别封一子县公。宣政元年,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高祖作相,王谦举兵于蜀,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文帝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郡公。开皇二年,突厥可汗率众十余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槃,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匈奴惮之,不敢窥塞。复转荆州总管,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余,卒官。谥曰威。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
B.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
C.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
D.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
A.袭爵,指承袭先人爵位,第一继承人承袭原爵位,其余继承人也可袭爵,但要降等。 |
B.邑,食邑,又称采邑。古代中国帝王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 |
C.开皇,隋文帝的年号。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
D.忧,又称丁忧、丁艰,多指官员遭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不得为官。 |
A.达奚长儒少年时有气节德行,胆气勇烈过人。诚实耿直,恭谦朴素,被周太祖当作心腹亲信,授予子都督之职。 |
B.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善用奇兵。他把系上大石块的车轮连接在一起,沉到河里阻挡陈军的后援,并趁机大败敌军,生擒刘景。 |
C.达奚长儒视死如归,英勇杀敌。他率兵二千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众寡悬殊,却杀死杀伤突厥万余人,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神话。 |
D.达奚长儒为人至孝。母亲去世,他痛彻肺腑,伤心欲绝,五天水米不沾,超过礼法限定,隋文帝对他赞赏不已。 |
(1)王谦举兵于蜀,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
(2)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B.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C.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D.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A.天宝,唐玄宗年号。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 |
B.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的常用词语,一般指降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
D.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
B.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
D.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①,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②难吹。
濩落③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④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蜘蛛集:古有“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之说。②谷:指谷风,即东风。③濩落:零落,无聊失意。④商歌:春秋时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在齐桓公路经的地方“击牛角而疾商歌”,引起齐桓公的注意,后成就大业。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末二句写诗人深夜发商歌,于寂寥之中吐惆怅之情,于逆境之中倾用世之意,情韵悠远。
【小题2】如何理解“寒甚谷难吹”的含意?哪些因素促成了诗人的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①,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②难吹。
濩落③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④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蜘蛛集:古有“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之说。②谷:指谷风,即东风。③濩落:零落,无聊失意。④商歌:春秋时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在齐桓公路经的地方“击牛角而疾商歌”,引起齐桓公的注意,后成就大业。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面对故吏云散、门庭冷落之状,诗人以一“闲”字消解凄凉之意,并在静室中以佛修心。 |
B.“不见”体现对喜事难逢的自嘲,“频为”则写出诗人即使被老叟欺侮亦不争,棱角已无。 |
C.“颖微囊未出”句用毛遂典故,表面上是才疏学浅的自卑之态,实则暗含怀才不遇的幽愤。 |
D.“濩落”含沦落失意之悲,“唯心在”与“有己知”相辉映,写出困顿中不改初心的坚定。 |
【小题2】如何理解“寒甚谷难吹”的含意?哪些因素促成了诗人的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六岁死于郑州。 |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 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高昂,给人迷惘的感觉。 |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从对偶上看,这首诗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