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六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
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高昂,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从对偶上看,这首诗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5-21 01:57: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②红蕖:红莲。③濩落:空虚冷落。④嵩: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第二句写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
B.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写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
C.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
D.第八句“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指诗人的高远志向。
E. 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
【小题2】“莲”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借“莲”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一项是
A.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晋·陆云《芙蓉诗》)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暴之烈日无改色,生于浊水不受污。 (宋·包恢《莲花》)
【小题3】钱良择评论此诗“情深于言”。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情深”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罗含:东晋耒阳人,不慕荣利,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描写紫菊,“暗暗”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表明其色浅浅不浓烟,“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次句描写黄菊:“融融”采用通感手法,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冶冶”写其明艳柔美之态,“融融冶冶”四个字极尽黄菊之态。
C.颔联借陶渊明和罗含爱菊的典故,从色、香两方面写菊,赞美眼前菊花同陶渊明东篱之菊一样美,同罗含宅中之菊一样香,突出对眼前之菊爱怜和赞赏。
D.颔联借陶令东篱菊和罗含宅中菊并不仅仅赞菊花之美,也有自况的意思,即借陶令辞官归隐,闲雅悠然,罗含致仕还乡,甘居茅屋,表达自己归隐之意。
E. 颈联前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禁止这寒冷的深秋重露啊,使我(菊花)能够不再遭受摧残,从而开得更加鲜艳?表达出诗人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
【小题2】认真分析诗歌的后三句,概括作者从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