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予都督。天和中,除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武帝平齐,迁上开府,进爵成安郡公,邑千二百户,别封一子县公。宣政元年,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高祖作相,王谦举兵于蜀,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文帝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郡公。开皇二年,突厥可汗率众十余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槃,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匈奴惮之,不敢窥塞。复转荆州总管,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余,卒官。谥曰威。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B.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C.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D.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爵,指承袭先人爵位,第一继承人承袭原爵位,其余继承人也可袭爵,但要降等。
B.邑,食邑,又称采邑。古代中国帝王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
C.开皇,隋文帝的年号。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忧,又称丁忧、丁艰,多指官员遭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不得为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奚长儒少年时有气节德行,胆气勇烈过人。诚实耿直,恭谦朴素,被周太祖当作心腹亲信,授予子都督之职。
B.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善用奇兵。他把系上大石块的车轮连接在一起,沉到河里阻挡陈军的后援,并趁机大败敌军,生擒刘景。
C.达奚长儒视死如归,英勇杀敌。他率兵二千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众寡悬殊,却杀死杀伤突厥万余人,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神话。
D.达奚长儒为人至孝。母亲去世,他痛彻肺腑,伤心欲绝,五天水米不沾,超过礼法限定,隋文帝对他赞赏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谦举兵于蜀,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
(2)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20 08:2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D.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

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刘肃《大唐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识者(多)之()师德在(庙堂)()
(庶)不为兄之忧也()此(适)为我忧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及(为)同列/庶不(为)兄之忧也
B.当危乱(之)朝/庶不为兄(之)忧也
C.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
D.师德知之(而)不憾/何如笑(而)受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2)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
【小题4】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
【小题5】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
【小题6】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②湘灵: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夷:传说中的河神。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第三四句诗人想象水神冯夷伴着音乐起舞,那些“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禁不住悲从中来。
C.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白芷为之吐露芬芳。
D.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小题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