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亳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亳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亳升唾液。
设置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1-22 09:3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NO2能否支持燃烧”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发现了以下三种化学变化可制得NO2气体:
方法一:浓硝酸受热分解:4HNO3(浓)4NO2↑+2H2O+O2↑;
方法二:一些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受热分解,如:2Cu(NO3)22CuO+4NO2↑+O2↑;
方法三:铜等金属与浓硝酸反应,如: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甲同学采用方法一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向烧瓶中加入适量浓硝酸并加热,当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之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烧瓶中,发现木条火焰熄灭.由此他们得出“NO2不能支持燃烧”的结论.但马上有同学觉得这样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你觉得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采用方法二,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加热、夹持仪器未画出)加热Cu(NO32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当红棕色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带火星的木炭均能复燃,乙组同学由此得出NO2能支持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个实验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为了确认“NO2能否支持燃烧”利用方法三可以制取一瓶较纯净的NO2气体。已知NO2气体剧毒能溶于水,易溶于碱溶液,排放到大气中会引起酸雨。那么从气体发生装置制取NO2气体后选择图丙中的装置怎样连接才能制得一瓶符合要求的NO2气体,a→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1)(实验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
 

较强的光照
m1
n1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________。
(2)(数据处理) 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__方式处理。   
A.比较m1m2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n1n2的大小
(3)(实验结论) 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的。
(实验反思)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关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________ (填“有”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