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
B.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
C.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若温度计取出读数,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 |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长为10厘米的物体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
科学测量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步骤,也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
(1)小兰测得体温如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而她用后未甩,如果用它去测两个体温分别为35℃和38℃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分别应为_______℃和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刻度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1)小兰测得体温如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而她用后未甩,如果用它去测两个体温分别为35℃和38℃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分别应为_______℃和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刻度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刚和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他俩将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在蛋壳上很快就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过程和测定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小刚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3.9克”,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小勇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刚和小勇根据不同的数据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________
(1)他俩将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在蛋壳上很快就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过程和测定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小刚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3.9克”,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小勇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刚和小勇根据不同的数据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________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测得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cm3.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
A.系小石块的线较细,读数均正确
B.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C.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D.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测得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cm3.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
A.系小石块的线较细,读数均正确
B.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C.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D.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和对应的测量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 错误操作 | 测量结果 |
A | 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细铁丝绕在铅笔上,排列不紧密 | 偏大 |
B | 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时,皮卷尺拉得很紧 | 偏大 |
C | 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用了磨损的砝码 | 偏小 |
D | 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 偏小 |
A.A | B.B | C.C | D.D |
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材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教材的长边平行 |
B.刻度尺没有紧贴教材 |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
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 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 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用 NaOH 固体配制 100 克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滴入盛有 50 克稀硫酸的烧杯中,其反应过程放热导致的温度变化如图甲所示。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除了天平和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图乙中的_____(填字母) 仪器。
(2)结合图甲,列式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_____
(3)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若砝码已生锈,则对稀硫酸质量分数的测定有何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除了天平和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图乙中的_____(填字母) 仪器。
(2)结合图甲,列式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_____
(3)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若砝码已生锈,则对稀硫酸质量分数的测定有何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
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0% | B.小于10% |
C.大于10%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