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天矫:卷曲而有气势。
【小题1】高中语文教材中《_______》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______。
【小题2】下列对作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添花”,顿出新意。 |
B.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
鹊踏枝
欧阳修①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关于本词作者,亦有冯延巳为作者之说。【小题1】从篇幅长短来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谁道闲情抛掷久”句化虚为实,生动而形象地将“闲愁”写得具体可感。 |
B.“日日花前常病酒”写花前醉酒,衬托出春来时词人沉溺“闲情”无法自拔。 |
C.“河畔青芜堤上柳”句缘情生景,“柳”的意象营造出送别恋人的缠绵不舍。 |
D.“独立小楼风满袖”写词人风中独立小楼的形象,勾勒出其孤独惆怅的处境。 |
石钟山记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②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小题2】第②段面横线句的结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以下对第②段画浪线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该句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表现周围景致的阴森恐怖。 |
B.该句解释了士大夫们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下的原因。 |
C.该句突显求真不易,暗示寻求真相需要勇气和胆识。 |
D.该句运用视觉与听觉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周围景色。 |
【小题5】请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全文写作思路。
定风波①②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背诵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小题1】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序中通过对比同行人在雨中的狼狈,反衬出了作者的气定神闲和非凡的胸襟气度。 |
B.作品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这一件小事,却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到作者的人生态度。 |
C.“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突然遭遇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中所遭遇的“风雨”。 |
D.作品融情、景、理于一炉,上片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下片抒情兼有议论,思路清晰。 |
答 书
苏辙
①辙之不肖,何足以求交于鲁直?然家兄子瞻与鲁直往还甚久,辙与鲁直舅氏公择相知不疏,读君之文,诵其诗,愿一见者久矣。性拙且懒,终不能奉咫尺之书,致殷勤于左右,乃使鲁直以书先之,其为愧恨可量也。
②自废弃以来,颓然自放,顽鄙愈甚,见者往往嗤笑,而鲁直犹有以取之。观鲁直之书,所以见爱者,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然则书之先后,不君则我,未足以为恨也。
③比闻鲁直吏事之余,独居而蔬食,陶然自得。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以酒,嵇康以琴。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今鲁直目不求色,口不求味,此其中所有过人远矣,而犹以问人,何也?闻鲁直喜与禅僧语,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
④渐寒,比日起居甚安,惟以时自重。
【小题1】据文中某人名字中的“字”,在题目横线上应填入的姓名是_________。【小题2】简要概括第一段“为愧恨”和第二段“未足以为恨”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颓然自放 放纵 | B.所以见爱者 用来…… |
C.此其中所有过人远矣 内心 | D.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 大概 |
浑瑊,本铁勒九姓之浑部也,善骑射。禄山反,从李光弼定河北,射贼骁将李立节,贯其左肩,死之。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胜之新乡,擢武锋军使。吐蕃盗塞深入,瑊会泾原节度使马璘讨之。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驰贼。既还,虏蹑而入,遂大败,死者十八。子仪召诸将曰:“朔方军高天下,今败于虏,奈何?”瑊曰:“愿再战。”吐蕃引去,瑊邀击破之,悉夺所掠而还。回纥侵太原,破鲍防军。拜瑊都知兵马使,自石岭关而南,督诸军掎角,虏引去。建中中,李希烈诈为瑊书,若同乱者,帝识其谍,用不疑,更赐良马、锦币。帝狩奉天,瑊率家人子弟以从。朱泚兵薄城,矢石如雨,昼夜不息。城中死者可藉,人心危惴,或夜缒出掇蔬本供御。乘城者皆冻馁,甲弊兵饥,瑊但以忠义感率使当贼。瑊中矢,自揠去,被血而战愈厉。泚平,论功,以瑊兼侍中。天子还宫,授河中绛慈隰节度使、河中同陕虢行营副元帅,封咸阳郡王,赐大宁里甲第。贞元干年,吐蕃相尚结赞陷盐、夏,阴窥京师,而畏瑊与李晟、马燧,欲以计胜之。乃诡辞重礼,请燧讲好。帝乃诏约盟平凉川、以瑊为会盟使。为结赞所劫,副使崔汉衡以下皆陷,惟瑊得免。自奉天入朝,羸服待罪,诏释之。会吐蕃复入盗,使瑊镇奉天。虏罢,还河中。十五年,卒。瑊好书,性忠谨,功高而志益下,岁时贡奉,必躬阅视。每有赐予,下拜跪受,常若在帝前。贞元后,天子常恐藩侯生事,稍桀骜则姑息之。惟瑊有所奉论不尽从可,辄和喜曰:“上不疑我。”故治蒲十六年,常持军,猜间不能入。君子贤之。
(选自《新唐书·浑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枪叱骑驰贼 |
B.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弛贼 |
C.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驰贼 |
D.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驰贼 |
A.“两京”,唐朝时长安和洛阳的合称。长安居四塞之中,易守难攻;洛阳交通便利,利于控制关东地区。 |
B.建中,唐德宗年号。明清之前,帝王在位期间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多用一个年号。 |
C.狩,初指冬天打猎,亦可指帝王巡视地方,也用作帝王出逃或被俘的婉辞。文中指唐德宗到奉天巡视。 |
D.郡王,古代爵位等级之一,多封给宗室,也有臣下得封郡王。浑瑊就因为平乱有功,以臣下获封郡王。 |
A.浑瑊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随李光弼讨伐安禄山,一箭射死敌悍将李立节;随郭子仪讨伐安庆绪,因功升任武锋军使。 |
B.浑瑊身先士卒,深得将士之心。朱泚之乱,浑瑊以忠义激励将士奋勇杀敌;身中流箭,随手拔出,血流满衣而愈加勇猛。 |
C.浑瑊尽忠朝廷深得皇帝信任。李希烈诬陷他参与叛乱,德宗识破了这一反间计;镇守蒲州十六年,从没有被皇帝猜疑。 |
D.浑瑊智勇双全,威震边地。回纥入侵太原,浑瑊率军与友军互成掎角,逼退敌军;吐蕃攻陷唐军,只有浑瑊机智逃脱。 |
(1)城中死者可藉,人心危惴,或夜缒出掇蔬本供御。
(2)性忠谨,功高而志益下,岁时贡奉,必躬阅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小题1】同是多病之身,作者是“把酒不知厌”,而 (人名)在《登高》中却是“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雨后得意的蝉鸣起兴,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 |
B.颔联字面写“梦后”,暗示作者有无数次的思乡之梦。 |
C.尾联梦回故园,流露出诗人物是人非和人生易逝之感。 |
D.本诗结构颇具匠心,写景与抒情参差穿插,跌宕回旋。 |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注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舴艋:江南一种轻便小舟。
【小题1】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
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 | 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 D.时间变换,由昼至夜。 |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①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释: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小题1】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 。
【小题2】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小题3】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山馆 [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①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畲(shē)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小题1】这首诗对仗最工整的一联是
A.首联 | B.颔联 | C.颈联 | D.尾联 |
A.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由“对竹扉”引出所见之景。 |
B.颈联中“穿云翠”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草木葱郁。 |
C.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远近结合,动静交织,情景交融。 |
D.尾联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