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浑瑊,本铁勒九姓之浑部也,善骑射。禄山反,从李光弼定河北,射贼骁将李立节,贯其左肩,死之。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胜之新乡,擢武锋军使。吐蕃盗塞深入,瑊会泾原节度使马璘讨之。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驰贼。既还,虏蹑而入,遂大败,死者十八。子仪召诸将曰:“朔方军高天下,今败于虏,奈何?”瑊曰:“愿再战。”吐蕃引去,瑊邀击破之,悉夺所掠而还。回纥侵太原,破鲍防军。拜瑊都知兵马使,自石岭关而南,督诸军掎角,虏引去。建中中,李希烈诈为瑊书,若同乱者,帝识其谍,用不疑,更赐良马、锦币。帝奉天,瑊率家人子弟以从。朱泚兵薄城,矢石如雨,昼夜不息。城中死者可藉,人心危惴,或夜缒出掇蔬本供御。乘城者皆冻馁,甲弊兵饥,瑊但以忠义感率使当贼。瑊中矢,自揠去,被血而战愈厉。泚平,论功,以瑊兼侍中。天子还宫,授河中绛慈隰节度使、河中同陕虢行营副元帅,封咸阳郡王,赐大宁里甲第。贞元干年,吐蕃相尚结赞陷盐、夏,阴窥京师,而畏瑊与李晟、马燧,欲以计胜之。乃诡辞重礼,请燧讲好。帝乃诏约盟平凉川、以瑊为会盟使。为结赞所劫,副使崔汉衡以下皆陷,惟瑊得免。自奉天入朝,羸服待罪,诏释之。会吐蕃复入盗,使瑊镇奉天。虏罢,还河中。十五年,卒。瑊好书,性忠谨,功高而志益下,岁时贡奉,必躬阅视。每有赐予,下拜跪受,常若在帝前。贞元后,天子常恐藩侯生事,稍桀骜则姑息之。惟瑊有所奉论不尽从可,辄和喜曰:“上不疑我。”故治蒲十六年,常持军,猜间不能入。君子贤之。

(选自《新唐书·浑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枪叱骑驰贼
B.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弛贼
C.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驰贼
D.次黄菩原/瑊引众/据险设枪垒/自营遏贼奔突/旧将史抗等内轻瑊/顾左右/去枪叱骑驰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京”,唐朝时长安和洛阳的合称。长安居四塞之中,易守难攻;洛阳交通便利,利于控制关东地区。
B.建中,唐德宗年号。明清之前,帝王在位期间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多用一个年号。
C.狩,初指冬天打猎,亦可指帝王巡视地方,也用作帝王出逃或被俘的婉辞。文中指唐德宗到奉天巡视。
D.郡王,古代爵位等级之一,多封给宗室,也有臣下得封郡王。浑瑊就因为平乱有功,以臣下获封郡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瑊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随李光弼讨伐安禄山,一箭射死敌悍将李立节;随郭子仪讨伐安庆绪,因功升任武锋军使。
B.浑瑊身先士卒,深得将士之心。朱泚之乱,浑瑊以忠义激励将士奋勇杀敌;身中流箭,随手拔出,血流满衣而愈加勇猛。
C.浑瑊尽忠朝廷深得皇帝信任。李希烈诬陷他参与叛乱,德宗识破了这一反间计;镇守蒲州十六年,从没有被皇帝猜疑。
D.浑瑊智勇双全,威震边地。回纥入侵太原,浑瑊率军与友军互成掎角,逼退敌军;吐蕃攻陷唐军,只有浑瑊机智逃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死者可藉,人心危惴,或夜缒出掇蔬本供御。
(2)性忠谨,功高而志益下,岁时贡奉,必躬阅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8 10:2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遂以其集归,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原文有删改)
【注】①苏子美:苏舜钦,北宋初期文学家。②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而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柔和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
B.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讽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小题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D.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尚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唏嘘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2)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小题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B.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C.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D.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字:也称“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时,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 迁:指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进”表示升迁,“转迁”说明调职,“左迁”常指平调。
C. 卒:死亡。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卒”原有“终”、“尽”的意思,引申为指大夫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D.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从宋代开始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的具体事务。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 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 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笔,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 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苏武传》)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同类题3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节选)

欧阳修

君讳宝臣,字元珍,姓丁氏,常州晋陵人也。其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望其容貌进趋,知其君子人也。居乡里,以文行称。少孤,与其兄笃于友悌。兄亡,服丧三年,曰:“吾不幸幼失其亲,兄,吾父也。”

君治州县,听决精明,赋役有法,民畏信而便安之。其始治剡也如此,后治诸暨,剡邻邑也,其民闻其来,欢曰:“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由是所至有声。及居阁下,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未尝走公卿;与诸学士群居恂恂,人皆爱亲之。

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而岭外尤甚。其山海荒阔,列郡数十,皆为下州,朝廷命吏,常以一县视之,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一日智高①乘不备,陷邕州,杀将吏,有众万余人,顺流而下,浔、梧、封、康诸小州所过如破竹。吏民皆望而散走,独君犹率羸卒百余拒战,杀六七十人,既败,亦走。

初,贼未至,君语其下曰:“幸得兵数千人,伏小湘峡,扼至险,以击骄兵,可必胜也。”乃请兵于广州,九请,不报。又尝得贼者一人,斩之。

贼既平,天子以君尝请兵不得,又能拒战杀贼,故他失守者皆夺两官,而君夺一官。已而知其贤,复召用。以治平四年四月某甲子,暴中风眩,一夕卒,享年五十有八。

君之平生,履忧患而遭困厄,处之安然,未尝见戚戚之色。其于穷达寿夭,知有命,固无憾于其心,然知君之贤,哀其志而惜其命止于斯者,不能无恨也。于是相与论著君之大节,伐石纪辞,以表见于后世,庶几以慰其思焉。

熙宁元年六月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述。

(注)①智高,指北宋中期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军首领侬智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走公卿   谒:拜见
B.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    偃:训练
C.九请,不报   凡:一共
D.又尝得贼者一人 觇:窥探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为人外和怡内谨立    履忧患遭困厄
B.淡然不势利动其心 天子君尝请兵不得
C.处之安 知君之贤
D.未尝见戚戚色  于是相与论著君大节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决精明,赋役有法
审理断案精明,(分派)赋税徭役很得法度
B.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
而丁君也用治理剡县的方法来治理诸暨
C.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
自从朝廷削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权,国家东南也就没有什么叛乱发生了
D.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
因此这些州郡的守备并不需要城墙,这些地区的戍卫也不需要士兵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君早年丧父,他对兄长的感情如同对父亲的感情。
B.无论是剡县还是诸暨,百姓对丁君都既敬畏又信服。
C.丁君对智高的反叛早有预见,只因援军不得而未果。
D.平叛之后,天子因赞许丁君的表现,对他处罚较轻。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道出钟陵,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酒酣辞别,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勃属文,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B.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C.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D.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冠”,即“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C.“教授”,古时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有时也尊称私塾先生,与现在的“教授”含义不同。
D.“初唐四杰”,即“王杨卢骆”,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著名诗人,《咏鹅》一诗即为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
B.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拿起笔来就写,就是现在传诵的《滕王阁序》。
C.王勃在虢州做参军时,当时的同僚都嫉恨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凌侮作践别人。
D.王勃写诗著文时必先酣饮,诗文顷刻而就,一个字都不修改,但是构思不够精巧,可见褒中有贬。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