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袁州州学记
李觏
①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①;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②。
②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官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优,闻而是[ ],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④,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④,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⑤。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③舍菜且有日⑥,盱江李觏谂于众日⑦:“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⑧,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尔袁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潭礼乐以陶吾民: 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摘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祗:恭敬。②尼:停止,阻止。③厥:其。④黝:淡青黑色;垩:白色泥土。⑤廪:粮仓。⑥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⑦谂(shěn):勉励。⑧草茅:指在野的人。
【小题1】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小题2】可填入第②段[ ]处的词是( )
A.诸 | B.之 | C.者 | D.夫 |
【小题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
【小题5】对“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只是几个人的羞耻,掌权者也会很忧虑。 |
B.不只是几个人感到羞愧,掌权者也感到忧虑。 |
C.岂只是你们个人的羞耻,也是治国者的忧虑。 |
D.诸位羞愧于事无补,治国者的忧虑事关重大。 |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①。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①瑞脑:一种香料;金兽:铸有兽形的香炉。
【小题1】按字数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对亲人的思念情怀。 |
B.前两句写出词人从白天到夜晚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 |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凉”表现秋季清凉。 |
D.全词温婉蕴藉,意趣高雅,切合词人的身份和情致。 |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1)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①。
(2)《传》②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臯陶为士,将杀人,臯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寛。《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3)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4)《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①祥刑:慎用刑罚。 ②《传》:解说经义的文字。
【小题1】第一段体现“刑赏忠厚之至”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小题2】下列对第二段两处引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古代先贤语句作为论据,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
B.提出了在赏罚、功罪有疑时“忠厚”的决疑之法。 |
C.前句分析了“推广恩泽”和“慎用刑罚”的原因。 |
D.后句告诫宁可犯不守成法之过失也不能错杀无罪。 |
【小题4】填入第三段方框处最准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A.罚 | B.刑 | C.罪. | D.疑 |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水,“江”“城”“泉”“石”,动静结合,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 |
B.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间落照图,两句虽然意思略相重复,然而造语工巧,特别是“隐地”、“依山”,形象而具体。 |
C.颈联融情于景,包含了很深的寓意,鸟飞云动,耐人寻味。 |
D.前六句写登楼所见,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在写景中别具一格。 |
E.全诗苍劲有力,虽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兴无穷,洋溢浪漫气息,风格近于李白。 |
书黄子思①诗集后
苏轼
(1)予尝论书,以谓钟、王②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2)至于诗亦然。苏、李③之天成,曹、刘④之自得,陶、谢⑤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3)闽人黄子思,庆历、皇佑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才,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注释)①黄子思:黄孝先的字,宋代诗家。②钟、王:书法家钟繇、王羲之。③苏、李:西汉的苏武和李陵。相传苏、李离别互作诗赠答,为五言诗之祖。④曹、刘:曹植,刘祯,建安时代杰出诗人。⑤陶、谢:陶渊明、谢灵运。⑥二十四韵:司空图(字表圣)的诗论名作《二十四诗品》,把诗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类型,每目皆用四言韵语写成。【小题1】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______米芾合称“宋四家”。
【小题2】第②段划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3】文中第②段“梅止于酸,盐止于咸”是苏轼引述司空图论诗的大意,司空图原文为: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盐),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可见,司空图是用辨味来说明好诗应该有_______文中与此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___。
【小题4】本文是为黄子思诗集写的论诗的跋文,提出了__________的观点。
【小题5】本文旨在论诗,而开头却“论书”这样写的作用是。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岁。【小题1】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 ______、_____ 。
【小题2】下列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 | 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 D.时间变化,由昼至夜。 |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①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②。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③,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久病初愈之时。②春浅腊侵月:春浅,尤言春迟。腊侵年,因上年闰月,现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③衰病少悰:衰病,病刚刚好,身体衰弱。少悰,少乐趣。【小题1】“冰雪破春妍”句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是_____;二是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呈新奇。 |
B.“露微意、柳际花边”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也流露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
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的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
D.“朝来”与“楼阁”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单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 |
定风波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①,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②。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此词为作者被贬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时所作。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奉节县东,因地势险恶而得名。③两谢:指晋诗人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小题1】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词人,字 ,号山谷道人。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起调低沉,用“万里”“乘船”二词,暗含去国怀乡之感; |
B.“一漏天”“似乘船”,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 |
C.“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有久雨得晴、喜出望外之感觉; |
D.“鬼门关”是用地势险峻来烘托作者重阳纵饮,举杯消愁之态。 |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橡。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1)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
(2)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失意后才彻悟了应该归返自然,于是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②赊:语气词。【小题1】整首诗围绕"_______"展开景物描写,集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
【小题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全景入手,描绘了船泊沙滩、水草萋萋的恬淡风光。 |
B.颔联中翠鸟、藕叶、鹭鸶、芦花,色彩艳丽,相映成趣。 |
C.颈联溪云、渔屋,绿树、酒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増情趣。 |
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表明诗人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