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小题1】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小题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今江苏的苏州城。③青袍,唐贞观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小题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今江苏的苏州城。③青袍,唐贞观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送张舍人之江东》记叙了张舍人在秋季欲暮时分乘船踏上旅途时的情景,诗人以“一雁”和“孤帆”借代离去的友人,暗指友人此行的孤独和作者的不舍。 |
B.从《送严士元》首句中的“倚棹” 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可以让我们想象二人在岸上携手谈笑之景。 |
C.《送严士元》中,诗人调动了各种感官,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 |
D.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沧波” “明月” “细雨” “闲花” “斜日” “绿草” 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入了诗人的深情厚谊。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余干①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古县城名。
【小题1】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2】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余干①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古县城名。
【小题1】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2】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本诗第二句“极浦空颦一望眉”极为精妙,请赏析其独到之处。
春望寄王涔阳
刘长卿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即点题中“春望”,交代了时间和天气,而“别后”二字暗扣题中“寄”字。 |
B.诗人隐约听闻钲鼓之声,看到沙村里酒旗时隐时现,颈联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
C.尾联诗人直抒胸臆,以“愁”字点明情感,以“无处寄相思”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D.整首诗融情入景,卒章显志,通过描写春天野外凄凉的景色,衬托诗人的孤寂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1,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阖闾城:即苏州城,因春秋末阖闾筑城于此,故有此别称。
【小题1】颔联写景极有特色,试作赏析。
【小题2】全诗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1,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阖闾城:即苏州城,因春秋末阖闾筑城于此,故有此别称。
【小题1】颔联写景极有特色,试作赏析。
【小题2】全诗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各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成边之久。 |
B.领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成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
C.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
D.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由此可见战事频繁。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题2】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用典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自在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
C.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小题2】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
B.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
C.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
D.首联第二句中,诗人用典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自在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小题2】诗中运用范蠡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刘长卿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浥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注:①岳州,今湖南岳阳。②江菼,江边的荻。③钓矶,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于伏牛山中,改名为陶牛公。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其临渊垂钓处改称“陶公钓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雁南飞”照应诗题,既写友人回归岳州又写出路途的遥远,江边稀疏的荻草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失落。 |
B.友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乘船离去,将远行至千里之外,“一人归”语带双关,既言友人一人归去路途寂寞,又隐含自己一人仍留贬所,心境凄然。 |
C.诗歌描写作者一人在江边望着满江秋水的画面,以此抒写送别友人的惆怅与孤寂,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
D.尾联借送别直接抒发自己无尽的感慨:既有愧对友人的情感,更有一生难以再有所作为的悲凉。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析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达其复杂情感的。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作者贬南巴尉时作。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独立天边热泪横流。 |
B.颈联写同岭猿共度旦暮,与江柳共赏风烟,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生活的单调与自得其乐。 |
C.尾联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之意。 |
D.全诗抒情语句不多,但情感哀切深至,首尾感叹往复,情致悱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