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小题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
[南吕]金字经•胡琴
张可久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小题1】两首作品结尾抒情方式不同。“昭君怨,塞云黄暮天”:________;“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________。【小题2】赏析两首作品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的异同。
送路少府使东京便应制举①
[唐] 刘长卿
故人西奉使,胡骑正纷纷。
旧国无来信,春江独送君。
五言凌白雪,六翮向青云。
谁念沧洲吏,忘机鸥鸟群②。
①时梁宋初失守。一题作送骆三少府西山应制。②《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纷纷”这一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社会动荡、战乱纷扰的时代背景。 |
B.“青云”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真诚祝福,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
C.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显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 |
D.诗人和友人情谊深厚,不忍分别,惜别的情景恰似柳永的《雨霖铃》。 |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江州,今西九江市,地处淮南,古属楚国。诗人此时由被贬地南巴奉诏内移新贬地近海之睦州。②遣,使,叮嘱。【小题1】请分析颔联的写景特点。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州近②,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②沧州:滨海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 |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 |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情谊真挚。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唐)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
〔注〕①皇甫侍御:作者的朋友诗人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②刘长卿,中唐著名诗人。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③白云:刘长卿碧涧别墅的别称。【小题1】在内容上与标题直接照应的一项是
A.首联 | B.颔联 | C.颈联 | D.尾联 |
A.“荒村”句写诗人居处荒凉,夕阳返照之下显得更加凄清。 |
B.“落叶”句描绘出黄叶翻飞的景象,衬托诗人心境的悲凉。 |
C.“野桥”联写出雨大桥断、山路难行,巧妙地暗合了标题。 |
D.“何人”句以“白云”代诗人居所,又隐喻友人志行高洁。 |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注)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两诗均作于诗人被贬南巴途中。夏口、汉口,今属湖北武汉,岳阳今属湖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与作者自己的迁谪生涯有关。诗人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怀,巧妙地与被贬途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情感真挚动人。 |
B.两诗首联“楚客”均指贾谊。《自》诗写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楚客思渺,《长沙》诗写“三年谪宦”,楚客只落得“万古留悲”。 |
C.两诗均用典。《自》诗借“古今怜”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种古今共通的悲剧,《长沙》诗用“有道”和“无情”,暗讽笔触指向当世。 |
D.两诗皆写深秋景象。《自》诗中写“秋水远连天”,透着凄冷寒意,《长沙》诗借“秋草”“寒林”描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色。 |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小题1】首联中的“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中“秋草”“寒林”等营造了_______的氛围。【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解)①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已尚未回去,②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总,贬为长沙王大傅。这里借以自喻。【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潜然”而下。 |
B.“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在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 |
C.“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风光,虽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但早晚有猿的的陪伴以及江边杨柳依依的美景多少给诗人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
D.“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