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送李使君贬连州
刘长卿
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
秋风吹千骑,寒雨泊孤舟。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
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B.“愁”字奠定了全诗悲戚激愤的基调,“秋风”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更增愁情。
C.在秋雨的寒意中,友人前往被贬之地任职,一路孤单,这种处境令人同情而感伤。
D.唐代诗人喜爱用“汉”来指“唐”,本诗中的“汉廷”,其实就是“唐廷”之意。
E. 尾句以景结情,这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的“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表现手法相同。
【小题2】第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将今昔对比,叙述主人公的身世处境,发出浩叹。
B.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
C.颔联“明时”,是诗人对时局的赞颂。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虽被罢斥,亦不掩盖朝廷之明。
D.颈联前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
E.颈联次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一切生命轻如草芥。
【小题2】本诗的尾联“茫茫江汉上,日幕欲何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间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阖间”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好友去“湖南”,刘长卿写诗赠别以表离情。
B.“水国春寒阴复晴”传神描写江南水乡春天的气候特征,为后文写送别定下一个凄凉悲伤的基调。
C.颔联写春雨“细”得看不见,春花“落”得听不到,不但体物精细,还营造了一种闲静柔美的意境。
D.第六句实写友人横越了浩渺的湖水,到达绿草如茵的湖南大地上,而我的思念之情一直与之相随。
E. “青袍今日误儒生”是诗人自慨之语,说的是自己这个有抱负的儒生如今屈居小官,为青袍所误。
【小题2】本诗围绕一个“别”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茄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
B.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C.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E.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由此可见战事频繁。
【小题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
B.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C.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E. 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可见将领贪功好战。
【小题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间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水国春寒阴复晴”传神描写江南水乡春天的气候特征,为后文写送别定下一个凄凉悲伤的基调。
B.颔联写春雨“细”得看不见,春花“落”得听不到,不但体物精细,还营造了一种闲静柔美的意境。
C.第六句实写友人横越了浩渺的湖水,到达绿草如茵的湖南大地上,而我的思念之情一直与之相随。
D.“青袍今日误儒生”是诗人自慨之语,说的是自己这个有抱负的儒生如今屈居小官,为青袍所误。
E.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阖间”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好友去“湖南”,刘长卿写诗赠别以表离情。
【小题2】本诗写景画面生动,辞藻美丽,诗意十分浓厚,请结合景物描写分析本诗作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杪江亭有作①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选用“寂寞”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
B.“江枫秋气斑”写了江枫经霜变红的过程,但因内心愁苦,作者丝毫感受不到自然之美。
C.颔联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舒缓闲适的湘水引发联想,对不公正、险恶的世情感慨万分。
D.尾联中作者由“扁舟”联想到自己被贬放逐的现状,用“落叶”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
E. “秋杪江亭有作”说:时值秋末,诗人在江亭看景观物,有感而作。诗的内容紧扣诗题。
【小题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晚次湖口有怀(节选)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B.首句是即景抒情,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路程。
C.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
D.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发出阵阵叫声,让诗人难以入眠,增添了许多愁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郑山人所居

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挑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归武政

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处”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也表现了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小题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
B.第二句以无情水流比拟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C.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清新愉悦的画面,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生出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
E.全诗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小题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